七月的米林,
松茸的故事在雨水里苏醒…
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当年《舌尖上的中国》中的这句介绍
让松茸成功“出圈”
每年,米林的原始森林中松茸破土而出时
浓郁的草木气息混合淡淡泥土清香
吸引着无数老饕前来尝鲜
珍贵的山珍松茸
食用时还原其本味即可
只需简单清洗后切片食用
便能带来鲍鱼般温润滑爽的口感
或是只用黄油一煎
满屋都飘着山野之味
7月已至
又是一年松茸季
是时候来米林这座藏东南小城
在20℃的清爽夏日里
大快朵颐松茸这个季节限定版美食了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但是在所有的菌子中,松茸是个很不一样的存在。
全国很多山林都可以长五花八门的菌子,但长松茸的,只有那么几个地方够得上标准。
山高林深、雨量充沛、植被茂盛、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极高的米林,就是其中之一。
米林的松茸,生长在没有被破坏的原始森林中,它们与树龄20年以上的树木共生着,靠吸取树根系中的某种糖类存活。
至今,人们既不知道它们为何出现在这片土地上,也未探明如何人工模拟其所需的根系环境,制备出它们生长需要的糖类。
除了上述硬性要求外,海拔和土壤也是影响松茸生长的重要因素。
海拔较高的地区,松茸的成长速度较慢,包括松茸醇和肉桂酸甲酯在内的各种风味物质,积累得就更多。
此外,松茸对光照和雨水的要求也很严苛,出土前必须得到雨水滋润,出菇阶段的土壤湿度要高,才能长得饱满,破土后,又要有充足的光照来促进菌盖的生长和形成。
但同时,光照又不能太强烈,不然菌头会发黑影响口感,雨水也不能太多,否则根部会腐烂。
所以,既有丰沛雨水润泽,又有环境优越原始森林的米林,才能够长出茁壮鲜美的好松茸。
然而,一颗好松茸并不仅仅取决于其生长环境与生长条件,采摘也是一件需要煞费苦心的差事。
从菌丝到形成菌根,松茸需要经历5-6年的时间酝酿成长,温度、虫伤、人为暴力采集等因素,都会对它们的生长产生直接影响。
而蛰伏数年,松茸从破土到成熟却只需要大约7天时间,黄金采摘期更是只有短短三天。
若逾期未采,它们又会迅速衰老,开裂、脱膜、脱朵……将体内的营养反哺给给予自己生命的松树根系与土壤,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循环。
想要采摘新鲜的好松茸,不仅必须与时间赛跑,还需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找到松茸窝子后,当地人会用小木棍轻轻撬起其根部,这样才可以保持松茸完整,且不伤害菌根,采完后还要把菌坑盖好,这样菌丝才不会死亡,并延续下去。
可以说,米林每颗松茸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孕育出的奇迹!
时间一晃就是一年,米林的松茸季又来了。
每到此时,总是有一大批爱鲜的人,不远万里跑过来,只为吃上一口混合着松树、玫瑰、薰衣草、甘草等多种味道的松茸。
毕竟,松茸无论怎么做,都好吃!
松茸刺身/松茸刺身拼盘
推荐指数:★★★★★
把松茸洗净后切片,蘸酱油食用,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松茸自身的鲜香、爽脆、清新的口感。
入口后慢慢咀嚼松茸,能尝到浓浓的甜香味,幸福感爆棚!
如果喜欢海鲜,还可以选择松茸刺身拼盘,鲜上加鲜。
松茸石锅鸡
推荐指数:★★★★★
米林新鲜的野生松茸、当地藏鸡、手工凿出的墨脱石锅,这三样堪称绝配。
用石锅慢慢熬炖的松茸鸡汤味鲜香醇、营养丰富,每一口都让人欲罢不能,老少咸宜!
浓汤烩鲜菌
推荐指数:★★★★☆
用浓汤烩松茸,浓郁与清香搭配得相得益彰,一口下去只觉唇齿留香。
烤松茸
推荐指数:★★★★★
烤松茸,是最能激发出松茸原始鲜味的方式之一,只需根据个人口味蘸一点喜欢的酱汁,就是极好的味道。
若是寻个好天气,找一块适合露营的草地支起帐篷,在炉子上烤上鲜美的松茸,那种感觉简直不要太幸福。
蓝莓酱汁松茸
推荐指数:★★★★☆
喜欢甜品的人,千万不要错过这道酸甜可口的蓝莓酱汁松茸!
爽脆的松茸淋上甜甜的蓝莓酱汁,入口的那一瞬间,鲜脆甜美的口感,会立刻惊艳你的味蕾。
松茸包子
推荐指数:★★★★☆
将松茸剁馅做成包子,肉香与松茸的鲜混合在一起,让人大快朵颐,根本停不下来!
若是再将包子轻轻煎一下,口感更是丰富。
松茸面
推荐指数:★★★★☆
松茸面简单清淡但滋味却无穷,拉面嚼劲十足,松茸鲜嫩可口,配以味道浓鲜的上等酱油,简单之中成全了所有食材。
煎松茸
推荐指数:★★★★★
松茸切片,用黄油煎至两面微黄,撒一点盐和胡椒提味,鲜美的松茸带着黄油中的一点奶香,无比完美!
若将黄油换成酥油,风味也极佳。
米林水汽氤氲的夏季
因为松茸,成了最令人期待的存在
几场夏雨过后
原始森林里的松茸探出了头
是时候订一张前往米林的机票
来尽情享受这风味十足的山野珍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