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5日,“北疆文化神州行——乌兰牧骑全国巡演60周年纪念演出”北京站开启,阿拉善盟乌兰牧骑走进大兴区亦庄镇东工业区及市民活动中心,为首都观众奉上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魅力的文化盛宴,续写“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时代新篇,展现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也让阿拉善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

作为乌兰牧骑全国巡演的重要一站,此次演出不仅是对60年巡演历程的致敬,更是北疆文化与京城文化深度交融的生动实践。北京站演出在情景歌舞《我们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中拉开帷幕,全体演员以饱满的热情再现乌兰牧骑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瞬间点燃现场氛围。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将大漠的雄浑与苍劲演绎得淋漓尽致;四重唱《苍天般的阿拉善》传递着草原儿女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演出在全体演员与现场观众的大合唱《歌唱祖国》中完美落幕。

北京市民王一佳说:“这场乌兰牧骑演出很精彩,呼麦、马头琴、长调等节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歌舞中,我看到了一个活力四射的阿拉善。”
北京市大兴区亦庄镇市民活动中心主任付春玲说:“乌兰牧骑队员们用质朴的表演诠释了各民族一家亲的深厚内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家的表演,让我们对阿拉善这个神奇的地方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希望自己将来有机会带着家人和朋友去阿拉善旅游体验。”


演出中还设置文旅资源推介环节,从阿拉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维度,立体、生动地讲述了阿拉善故事。
北京市民徐骁告诉记者:“我第一次知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也第一次了解到阿拉善非遗的独特魅力,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阿拉善看一看。”

刚刚参加完“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走进世界百所高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系列活动,从欧洲返回国内的阿拉善盟乌兰牧骑年龄最小队员胡永胜,还没来得及调整时差,便站上了北京的巡演舞台。“我觉得每一个踮脚、每一次转身,都是在传承乌兰牧骑精神,打造‘红色文艺轻骑兵’品牌。作为年轻队员,我要把‘为百姓跳舞、为家乡传声’的接力棒接好!”胡永胜说,“我们的每一个节目都带着阿拉善印记,要通过演出,把阿拉善的美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了解阿拉善、向往阿拉善。”
据了解,五年间,胡永胜从城镇到农村牧区、企业厂矿,从国内剧院到国外舞台,几百场的演出早已让他明白,乌兰牧骑的舞台不是高高在上的剧场艺术,而是在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文艺服务。

本次巡演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阿拉善盟委宣传部承办,阿拉善盟文化旅游广电局、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亦庄镇党委政府协办。巡演期间,还同步举办了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图片展和特色商品、非遗文创展销活动,形成“视听+视觉+体验”的立体传播矩阵,从不同维度讲好阿拉善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与发展之兴,让首都观众从“看一场演出”变成“读懂一座城”,真正实现了多角度、沉浸式讲好阿拉善故事的传播目标。

阿拉善盟乌兰牧骑副队长金格日勒表示,作为乌兰牧骑的一员,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多创作一些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