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
来源:磴口文体旅游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4-01-19 | 1335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立足部门职能,发挥行业优势,深入挖掘多元文化内涵,发展各民族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以“文旅融合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模式”,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开展宣传教育

  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严要求落实,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和安排,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围绕打造“十个一”工程开展各项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力保障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源源不断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送到各镇各村、各民族群众家中。多渠道整合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目前,磴口县现有苏木乡镇5个,已建成综合文化站6个、嘎查村文化室47个;建有小舞台13个、小广场87个,累计配送文化器材1200多件;建成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站点15个、电子阅览室15个,积极推进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互联互通,设立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处,研学教育基地1处;实现对各民族免费开放,为基层群众文体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部门资源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具体要求融入到历史文化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旅游景观陈列、文化市场执法、文化文艺展演等各方面。承办磴口县华莱士节群众文化民俗活动,开展全县民族团结进步广场舞大赛、优秀少儿文艺展演等大型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把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主题融入各项文艺活动中。各景区和文体场馆电子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各处张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和创建工作宣传,在全系统、全行业营造浓厚的氛围,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基层,开展“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文化惠民进基层演出活动、“喜迎二十大·欢乐庆国庆”巴彦淖尔磴口县《歌唱祖国》快闪活动、“舞动磴口”全县第四届广场舞大赛等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线上宣传活动,乌兰牧骑、民间艺术团新编民族舞蹈2个,推出“文化陪各族群众过大年”等线上文化活动11期,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春节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魅力。

推动文旅融合

  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通过不断挖掘、保护当地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实现文旅融合,为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开创新的产业,走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积极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将巴音乌拉特色村寨、城关村黄河文化民俗村项目作为重点,在南方8个省市推介招商;鸡鹿塞作为历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景点,巴音宝力格蒙餐民族特色纳入精品旅游线路;有效保证了旅游游客对磴口县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纳林湖和三盛公景区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通过多种线上线下多媒体方式,宣传磴口县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景区、特色产品推介等,助力当地各族群众增加收入。

  围绕乡村振兴,坚持“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富农”,发展“民族团结+文旅”融合,借助磴口县红色文化遗址、民族旅游村等景区和景点,结合民风民俗和“华莱士节”“冰雪民俗”等传统节日,发掘开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非遗文化”系列展演活动、文化旅游项目。磴口县“天赋河套 食在磴口生态休闲民俗体验游”入选“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冬季)精品景点线路”。

加强保护传承

  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守住了磴口县各族文化根脉,又坚定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深入挖掘整理磴口县红色文化革命遗址,打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磴口县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线路,通过讲述发生在家乡的故事,解读红色文物的深刻内涵,以磴口县承载的红色文化为考察学习主题,通过踏寻革命先辈们的光辉足迹,感悟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功能。

  挂牌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1处,磴口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4个、传承示范基地3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坚持以公益为主,定期组织开展传习、培训,有力推动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目前,磴口县共有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9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1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联合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让“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出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对各族群众有了深刻的历史记忆,真正地为民族团结进步寻找出了最深厚的文化基础。

丰富活动载体

  以反映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治沙害、富生活、振产业、谋发展为故事背景的原创情境歌舞剧《沙枣花开的地方》在第三十一届华莱士节与观众见面。乌兰牧骑创作二人台牌子曲《大黄莺亮翅》、创作视频直播家乡年等作品,受到各族群众普遍认可。编创了“风展红旗如画”乌兰牧骑专场文艺演出12个节目。深入农村牧区、景区军营等开展文艺演出36余场次,惠及全县农牧民观众3万余人。实现以先进文化引导群众、优秀文化鼓舞群众、民族文化团结群众和凝聚群众的目的。

  依托中华民族经典国学文化,举办线上红色故事绘讲述系列红色故事,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开展“滋养民族心灵 培育文化自信”磴口县4·23世界读书日大手拉小手阅读主题活动,以书香润心,用阅读赋能成长,滋养民族心灵,梳理民族脊梁,激发民族文化自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有奖知识竞赛活动。

  磴口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将继续积极挖掘当地各族群众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围绕“十个一”工程,不断夯实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文旅产业中不断融入磴口县民族特色,打造文艺精品,宣传磴口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文旅产业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发展,着力构筑起磴口县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