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和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广泛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凝心曲”。
夯实基地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以聚力推进“两个打造”,在黄花梁生态公园、新世纪广场、机关大楼、街道路口布置宣传栏、展板、横幅标语、宣传画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园、广场各1处,打造红石榴家园7处、文化长廊6个、“同心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林”基地1处、民族团结进步公交专线1条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街1条。充分利用大街小巷的宣传栏、展板、横幅标语、宣传画报、广场大屏幕和公交车电子滚动屏等载体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为抓手,广泛深入乡镇、社区、学校、企业、宗教活动等场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共建、“两月一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教育实践等活动共1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共4万余份,制作各类宣传牌匾、标语200余块。依托基层学习讲堂、乌兰牧骑惠民演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理论宣讲阵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四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宣讲210余场次,受众达3.9万余人次,推进“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观念深入人心。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厚植幸福底色。全年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京蒙协作资金、中央定点帮扶资金2.9亿,实施项目106个,推动农村产业基础、服务设施、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就业政策落细落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8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7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8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7万元,零工市场全面运营。医疗保障全面加强,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9个乡镇基层医保服务站、174个村委会(社区)基层医保服务点建成运行,全年共办理医保下沉业务5162次。社会保险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保卡应用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打造“一刻钟”生活圈,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8个,实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有效衔接。兴和县总医院、各分院挂牌成立,建成自治区级特色优势重点专科3个;6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住院服务,填补基层医疗服务“空白”。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将10名免费师范生、74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教学一线,实现基层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兴华社区入选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