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到,百花竞放迎春来。为更好满足群众春节期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结合县域特色与群众喜好,春节期间,山丹县围绕文娱旅游、体育赛事、文创非遗等新的消费增长点,集中推出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服务及惠民措施,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打造文化品牌,春节民俗特色一以贯之
春节前夕,山丹县着力打造一系列文旅品牌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致力于将山丹非遗美食、民俗文化、文创产品等山丹文旅资源推广出去,以春节民俗特色为抓手,以“过大年,过好年”为主题,从春节前夕就陆续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庆祝活动,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共庆龙年春节。一是对内打造文旅品牌让民俗文化“响起来”。以冬春季旅游为纽带,延长全季旅游产业链,持续扩大冬季市场消费注入新动能,推出“冬季+节会”“冬季+民俗”“冬季+文创”等多元文旅产品,开展山丹县冬至民俗文化旅游节、全国大众冰雪季“彩虹张掖·五彩山丹”冰雪运动嘉年华、冰雪亲子研学、“新年缤纷惠”年货节、“五彩绽放中国年”2024年百姓春晚、“陇原儿女心向党·龙腾虎跃庆元宵”山丹县2024社火展演等节会赛事活动62场次,线上线下服务30万余人。二是对外借助多渠道宣传让山丹名片“靓起来”。央视《集市里的中国》栏目组来丹摄制非遗项目为契机,创作策划优质的非遗文化传播作品,加大传播普及力度,让非遗文化焕发时代活力。积极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推出的2024年全国村晚市集暨乡约新春赶大集活动,携非遗美食炒拨拉,文创产品麦秆画,烙画,农特产品牦牛肉酱、山丹四珍亮相北京。借助北京电视台特别策划节目“最美家乡人、最美家乡味”小年直播活动,宣传推介非遗美食山丹馍馍,此外原创歌曲《炒拨拉之歌》荣登甘肃春晚舞台,进一步打响了山丹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培育新型空间,各类展演更加精彩纷呈
文化与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演出空间又是其最主要的载体。春节期间,全县形成了一批兼融文旅、兼营文创、兼顾各类群体的特色文化空间,同时植入人文历史、乡贤名人、非遗等地方资源,常态化开展春节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一是从文化角度拓宽为民服务的地域边界。组织文艺轻骑兵、非遗传承人、文博讲解员走进东乐镇、位奇镇和霍城镇等8个乡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把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擦亮“为民服务”底色。二是从教育角度扩展亲子研学的主题边界。县博物馆、县图书馆、县文化馆和体育运动中心充分利用馆内场景空间,基于馆内资源,与校内课程充分结合,开发多维研学活动课程,从地理情境、历史文化情境、社会情境等角度出发,针对性的制定春节期间课程主题、科普读物、情境线路、拓展方式,形成分类、分级的产品体系,主题新颖的文物特展、网络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观众在这里留下独属于龙年新春的文化记忆。春节期间,山丹县各文化场馆共接待4350人,比去年同比增长26.7%。三是从美化角度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播边界。夜幕降临,华灯绽放,主干道路、艾黎大道、焉支巷子、和谐彩虹街等“寻常地”也变成春节文化的“传播地”,树梢上装饰着红灯笼、流星灯饰、条状灯带等各式各样的花灯,将城市装扮得五彩斑斓,打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城市美景,璀璨的灯光在夜空中竞相闪烁,交织成绚丽多姿的迷人夜色,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烟火气儿十足的美丽画卷,如此美景也让过往市民纷纷驻足观看。
三、扶持创作精品,多样舞台艺术百花齐放。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突出百姓幸福生活主题,山丹县2024年百姓春晚注重原创与地方特色结合,多方面打造的兼具“群众性、地域性、全媒性”的一台高质量晚会,将充分展现山丹过去一年蓬勃发展的势头和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一是“群众性”引共情。山丹县百姓春晚一如既往聚焦眼下普通人生活的不同侧面,以烟火底色呈现出时代背景下的美好万象。喜剧小品《相亲相“碍”》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表演方式展示了最具寻常的百姓故事,呈现出极具烟火气息的生活之美。舞蹈《田埂上的舞蹈》是一支极为新颖的现实题材舞蹈,将传统的编排方式与现代舞元素结合。歌曲《和美乡村》展示出新时代新农民人在田间丰收的新气象和对家乡无限的热爱。二是“地域性”聚特色。在“年味儿”的共性表达之外,地域文化、地域元素、地域气质是山丹县百姓春晚的个性所在,也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原创歌曲《炒拨拉之歌》是根据山丹非遗特色美食炒拨拉创作,歌词展示了炒拨拉的烹饪过程和所用的原料,曲调喜庆幽默,让人一听就有想要品尝的冲动。《酒歌唱起来》是由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的优秀选手马广铎为我县塞乡酒业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原创歌曲。三是“全媒体”展亮点。今年春晚不仅在节目内容方面坚持打造精品,在媒体传播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书写了融媒体传播新篇章。山丹县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策划推出多系列原创宣推短视频、海报集、长图、互动游戏、H5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产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全媒体分发,实现多角度、立体化、跨时空、全覆盖的传播格局。对春节系列节目通过预热宣传、同步直播、二次编发、多端推送,助力生产宣发。(文宋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