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源于戚继光抗倭,百米“板凳灯龙”舞动长乐侨乡!
来源: 常来长乐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4-02-28 | 1063 次浏览 | 分享到:

高高的龙头抬起来

华丽的龙身卷起来

漂亮的龙尾摆起来




2月26日晚

猴屿乡猴屿村迎来了

一年一度的“板凳灯龙”民俗活动

百名村民共同舞起“板凳灯龙”

穿街祈福,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欣赏




夜幕降临

伴随着锣鼓和鞭炮声

“板凳灯龙”出街“闹”新春!




只见一人高举龙珠左右挑逗

龙头不断追逐着龙珠

龙身时起时落

或上下翻腾,或左右摆动

在夜空中腾空而舞,气势恢宏




  “每年我都来参加这个活动,不仅传承我们村的习俗,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福。”参加活动的村民郑大哥表示,抬灯龙的人,有年长的老者,也有青少年,大家都希望通过参加板凳龙活动,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望。



一路上队伍浩浩荡荡

沿途经过村中每户人家

村民们都会燃放鞭炮、烟花

  “龙到了家门口,象征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万事胜意、人丁兴旺。”村民郑大爷说,家家户户早就备好了鞭炮,迎接福龙。



不少游客跟随巡游队伍

用手机记录这美好的时刻

尽情享受这独特的侨乡年味

  “我们特意从福州过来的,猴屿的‘板凳灯龙’挺出名的,这里的年味很足。”游客王先生对“板凳灯龙”活动赞叹不已。



  “板凳灯龙”是猴屿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习俗,历史悠久。民间相传,“板凳灯龙”民俗活动起源于明代戚继光抗倭。当年,戚继光受命来到长乐,从中原带来的文化和习俗在这里生根发芽,其中就包括“板凳灯龙”民俗活动,这不但作为平日操练士兵凝聚力的项目,同时也是重要的文体娱乐方式。经过岁月的沉淀广泛流传至今。



  “出游时队员必须步调一致,默契配合。‘龙头’由技艺熟练的强壮男子担任,并配有副手。”猴屿乡猴屿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存贵介绍,“板凳灯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主要由板凳组成。板凳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由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在猴屿,舞“板凳灯龙”一般选择农历正月十七和中秋节。



一年一度“板凳灯龙”活动成了

猴屿乡独特的民俗符号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如今

“板凳灯龙”也在美国纽约上演

真正做到了民俗文化走出国门

让更多海外友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