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以打造“重要的沙漠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筹划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培育旅游新业态,释放旅游新活力,强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接待国内外各类游客26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分别达到上一年度的10.3倍和13.3倍,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非遗那达慕大会比赛现场。(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促宣传助营销,品牌形象不断升级
阿右旗与湖南卫视合作,巴丹吉林沙漠“五绝”登上“天天向上”栏目;与旅游直播网等自媒体平台合作,通过直播、转载、推流等方式多角度展示阿右旗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与越野e族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巴丹吉林沙漠确立为越野e族英雄会永久举办地,常态化运营英雄会超级赛道。
运用文旅融合云工作室、巴丹吉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升官媒宣传效果,全力打造“中国最美沙漠——巴丹吉林”“越野e族英雄会”等形象IP和文化IP;运用“一机游”阿拉善、“集结英雄会、玩转阿右旗”小程序等大数据平台为游客提供查询咨询、导览导游、预订定制等个性化智慧服务。2023年,“巴丹吉林沙漠”“巴丹吉林越野”等关键词成为全网热搜,浏览量超20亿次。创办了“小城岩画多”系列栏目,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新华社等平台和媒体转载,点击量超60万次。
全国首个专业沙漠越野赛车场,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集沙漠、砂石、柏油、泥地等于一体的环形沙漠长距离赛道。(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抓项目搞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阿右旗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0余亿元,实施了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提升工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建设、文体馆、阿拉善国际岩画博物馆、敖包山旅游区建设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旗境内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额日布盖峡谷、海森楚鲁怪石林等主要景区全部实现旅游公路通达,达到二级或三级公路标准。通勤机场建成通航,立体式交通网络逐步建立。建设完成英雄会会场集装箱街区工程,打造了集文艺演出、美食购物、娱乐文化、品牌展示等多元体验为一体的文化街区。建成集沙漠、砂石、柏油、泥地等不同路面特性于一体的“巴丹吉林超级赛道”。
2023年,争取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万元,曼德拉岩画保护利用设施工程1600万元。建成总投资230万元的帐篷酒店合作项目。截至2024年2月,共建成A级景区9家,旅游集散服务中心2座,旅游服务驿站5个,自驾车、房车营地4处,车位624个,旅游厕所42座,旅游标识、交通标识系统基本满足旅游发展需要。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阿拉善万峰驼那达慕大会。(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办活动引客流,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阿右旗成功参加首届蒙甘青新“四省(区)十二城”区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三省(区)五地旅游一体化暨“金武张海阿”文旅惠民活动,联合推出了“金武张海阿”文旅惠民卡。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遇见醉美激情沙漠”系列活动发布仪式、鲁鄂川三地“百万人互游”文旅宣传推广活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二届西北文旅供应商敦煌洽谈会、在嘉峪关市举办的“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
通过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提升旅游人气,带动经济效益,连续举办了19届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举办了第16届、第17届、第18届“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累计吸引了来自31个省份、4万多辆车、12万余名游客参加;举办了阿拉善右旗骆驼文化那达慕大会、阿拉善万峰驼那达慕大会,创下“全球最大规模骆驼巡游”“最大规模的骑骆驼课程”吉尼斯世界纪录;举行了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阿拉善盟主题活动暨“心之所往·向善而行”自驾环游阿拉善活动启动仪式;开展了“相约十四冬,魅力内蒙古,我为阿拉善右旗文旅代言”活动。每年围绕国庆、春节、“5·19中国旅游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各类节庆活动,切实做到“月月有活动,场场有人气”。
巴丹吉林沙漠探险之路入选“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优线路出精品,旅游产品推陈出新
近年来,阿右旗紧紧依托巴丹吉林沙漠资源优势和邻近河西走廊的区位优势开发旅游产品。截至2024年2月,运营跨省旅游精品线路9条,旗内小环旅游线路3条,其中西北风情小环线被网友评为最美西部自驾游线路。1条秋季乡村旅游线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巴丹吉林沙漠探险之路入选“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
阿右积极推进“旅游+”战略,先后推出暑期巴丹吉林夏令营、研学之旅、轻奢一日游等活动,打造了沙漠冲浪、沙漠探险、徒步穿越、研学度假团建等旅游产品。承办了国家体育局举办的巴丹吉林千人游学活动,累计吸引了20多个省市和7个国家3000余名中小学生到巴丹吉林体验沙漠文化。承接了爱奇艺公司、腾讯公司光子事业部、金德管业等国内知名企业集团的团队建设活动,把沙漠徒步、星空静夜走等新型体育旅游活动植入旅游产品全过程,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宣传效应。与全国268家旅行社(俱乐部)达成合作协议,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治、宣传共推、品牌共塑、经验共鉴的“互联互通、互信互融”格局。
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街区——雅布赖路非遗街区。(来源: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广电局)
重保护贵传承,文旅融合纵深发展
通过积极争取文化旅游特色村寨品牌,巴丹吉林镇列入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巴丹吉林嘎查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首批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阿拉善地毯织造技艺和金银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传统工艺振兴名录,民族工艺地毯公司的纯手工羊毛地毯、挂毯被自治区评审为“内蒙古礼物”。
非遗和精品文艺节目进景区活动实现常态化,乌兰牧骑每年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文艺天天演”等系列惠民演出活动100场以上。阿拉坦其其格蒙古长调传承协会入选首批自治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名单,雅布赖路非遗街区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非遗特色街区,2023年举办了非遗那达慕大会,2024年举办了首届非遗春晚。以挖掘阿拉善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地毯、手工马头琴、沙画、蒙古族服饰、手工银器等文化旅游商品,推出以骆驼、岩画等为题材的“岁月秘语”系列文创产品7种,建设完成“阿拉善礼物”实体店7家,2023年国庆节期间户均日营业额达10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