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驱足迹,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2月13日,我走进位于诸城市大北杏村的王尽美同志故居,参观了故居和王尽美烈士纪念馆。1972年,我在青岛啤酒厂工作时,曾参与民兵拉练长途步行到达大北杏村,参观过王尽美故居。今天,走进王尽美故居这熟悉的地方,倍感亲切,当斑驳的青砖灰瓦逐渐显现时,我不觉放轻了脚步,这座百年沧桑的鲁东民居,曾孕育出中共一大最年轻的山东代表。指尖抚过王尽美伏案疾书的榆木方桌,凝视着墙上王尽美的像片,仿佛听到他那“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奋斗到底”的呐喊声。
在王尽美同志故居内巧遇青岛农业大学理信学院“数字赋能乡村产业、红色传承庚续血脉——赴诸城实践团”的五名年轻的大学生,并与他们交谈合影。
王尽美(1898年—1925年)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省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为革命艰苦奋斗,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19日逝世,终年27岁。王尽美故居是三间土墙草房,原为地主“见山堂”柴园偏房,光线昏暗,低矮潮湿,年久失修倒塌。1960年, 在旧基上重新修复,四周筑起新围墙。1977年, 山东省政府将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王尽美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18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在王尽美等人倡导下,5月,山东学生联合会成立,他被推举为负责人之一。几天后,数千名学生参加反日救国会,王尽美慷慨激昂,演讲一个多小时。5月23日,在王尽美等起草的罢课宣言号召下,21 所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全部罢课。斗争中,他与邓恩铭成为挚友。当时,邓恩铭是省立第一中学学生。
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王尽美到北京大学拜访李大钊。回济南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1年春,王尽美和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表达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他激情赋诗:“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他因此改名“尽美”以自励。1921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作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年,王尽美23岁。在王尽美倡议下,1921年9月,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7月,中共济南支部成立。
在终日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肺结核病,经常咳血。但他仍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青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发动工人罢工。1925年4月,王尽美再次来到青岛。当欢庆罢工胜利的锣鼓响起时,他病发倒在工人队伍中。这年7月,躺在家乡的病床上,王尽美自知时日不多,向母亲说出心愿:回青岛去。他深知,那里有他亲爱的同志,有太多的事要做。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年仅27岁。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口授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王尽美同志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革命宣传。
对工人:
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
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
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
正在建设中的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新馆
正在建设中的北杏古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