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日报》英文版整版报道了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成就,重点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普”工作及两线落图。作为全球发行量百万份、全媒体用户超五亿的权威媒体,这是《中国日报》首次以整版形式向全球展示甘肃文物保护工作,彰显了山丹县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突出贡献,进一步提升了长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山丹,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文化荟萃、南北民族交融之地,特别是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王朝和明朝在河西走廊修建了众多长城防御体系,山丹长城也由此成为了河西走廊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丹境内遗存的汉明长城总长365公里,占到全省现存长城的1/10,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黄土版筑长城。山丹境内长城类型丰富,防御体系完整,体现中国长城共性的同时,也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是甘肃乃至全国夯土长城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山丹县抢抓机遇,立足深厚的长城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抓好用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机遇,在政策呼应和项目落地等方面前瞻谋划、精准施策、快速推动,持续做好汉明长城管控保护、主题展示、功能提升、文化传承、亮点打造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以长城传播文化、用文化带动保护的双赢发展模式。
突出长城业态培育,焕发文旅融合新机。紧扣长城主题,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书写“长城+”文章,深耕“古”的历史,彰显“韵”的人文,赓续长城文化传承。积极拓展活动载体,连续举办四届“行知中国”丝绸之路(张掖)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多次举办徒步长城、汉明长城丝路古道文化品鉴等活动,建立中小学长城教学实践及研学教育基地。加强全域宣传阐释,山丹县受邀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举办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专题培训班,并在培训班上作案例教学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丹段)成果展示和经验分享,在全国“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40周年活动上作交流分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等媒体记者做出“长城脚下是我家”“沿着长城看中国”等专题采访,举办“走进丝路马都,寻美古韵山丹”采风拍摄活动。《远方的家—长城内外》等栏目聚焦山丹汉明长城,凸显长城历史的大型情景剧《古韵山丹》深受群众喜爱,为游客沉浸式体验长城文化、感受边塞古风提供更多选项。
深挖历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山丹县高度重视汉明长城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积极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统筹长城、军马、艾黎等文旅资源,推出长城+户外休闲、长城+历史古村、长城+艾黎国际名片、长城+军马文化4条文物旅游线路,立足汉明长城“露天长城博物馆”的独特风韵,深度开发长城研学旅行、长城民俗旅游、长城书画摄影写生基地,积极打造长城驿·西瓜客栈,构建以长城文物保护、边塞军事体验、康养休闲娱乐为主的长城主题文化展示区。山丹县不仅展示了汉明长城的独特风韵,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更深入了解长城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如今,山丹汉明长城依然屹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山丹县将持续以长城为核心,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挖掘和展示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讲好长城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这座古老的城墙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游客走进山丹,感受汉明长城的雄伟壮观,领略丝绸之路的独特魅力,共同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开放包容的胸怀!(陈怡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