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邂逅张掖面食:味蕾上的丝路漫旅
来源:金张掖旅游微信公众号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5-03-13 | 109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你踏上张掖这片土地

空气中弥漫的面香便会迫不及待地钻进你的鼻腔

将你引入一场面食的奇妙之旅

这里的面食

不仅是果腹的美食

更是张掖人智慧的结晶

揉、搓、擀、拉

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葱、姜、蒜、椒

每一种调料都调配出独特的风味

来张掖,品尝面食

就是在品尝这座城市的灵魂

舌尖上的丝路记忆



  面食界的“百宝袋”,张掖凭啥能装下这么多花样?搓鱼面、炒炮、烧壳子……这些独特面食,是舌尖上的宝藏,更是张掖文化的鲜活注脚,快来一探究竟!



01 搓鱼面:手掌中的灵动美味

  搓鱼面又称搓鱼子,是张掖特有的经典面食小吃。因其成品的形状中间粗、两头尖,酷似小鱼而得名。



  搓鱼面有几种吃法,一是烩搓鱼,二是干拌搓鱼,三是炒搓鱼。这几种吃法都不错,而且各具特色。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搓鱼非张掖汉,到张掖旅游的朋友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一道美味。



  在热气腾腾的锅里翻滚煮熟后,搓鱼面被捞起,浇上精心调制的卤汁。卤汁的种类丰富多样,有浓郁醇厚的肉卤,也有清爽可口的素卤。夹起一筷子搓鱼面,放入口中,面条的劲道与卤汁的鲜香完美融合,口感爽滑有嚼劲,每一口都充满了西北大地的质朴与豪爽。

02 炒炮:烟火中的热烈滋味

  “炒炮”是张掖市一种地方特色面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圆面条,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与蔬菜相拌炒熟外加卤肉即可食。因寸段面条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卤肉炒后食用,就是“炒炮”了。



  这炒炮一端上桌,光是那扑面而来的香气,就让人垂涎欲滴。夹起一筷子,面条根根饱满油亮,入口先是香辣的刺激,紧接着是面条的扎实口感,越嚼越香,每一口都带着张掖特有的豪爽与热情,瞬间驱散疲惫,让你沉浸在这份地道的西北美味中 。



  结束时,别忘了再要一碗面汤。那清爽的面汤,既能解腻又能滋润口腔,让你在回味“炒炮”的美味之余,也能感受到张掖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03 牛肉小饭:一口暖胃的舌尖宝藏

  在张掖,牛肉小饭是当地人早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慰藉旅人味蕾的一剂良方。别被“小饭”这个名字误导,它可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米饭,而是将面切成的小丁,形状如米粒般大小,粒粒饱满,精巧可爱。



  制作牛肉小饭,讲究的是功夫和耐心。先将面团揉至光滑劲道,再擀成薄厚均匀的面饼,然后切成细小的菱形小丁。这切工很有讲究,小丁大小要一致,煮的时候才能受热均匀。与此同时,精心熬制的牛肉汤是这道美食的灵魂汤底。选用新鲜的牛肉,搭配牛骨,加入花椒、八角、桂皮等多种香料,慢火炖煮数小时,直至牛肉酥烂,汤汁浓郁鲜香。



  当小面丁在沸水中翻滚煮熟,捞起放入碗中,浇上滚烫的牛肉汤,再撒上香菜、葱花、牛肉片,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小饭就上桌了。吃的时候,要用勺子送入口中,让面丁、牛肉汤和配菜一同在舌尖上碰撞交融。面丁爽滑弹牙,牛肉汤醇厚鲜美,瞬间驱散清晨的寒意,让人从舌尖暖到胃里。每一口牛肉小饭,都是张掖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在忙碌的一天开始前,给予人们满满的能量。

04 舌尖上的乡愁:张掖臊面

  在张掖的美食版图里,臊子面绝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不只是一道简单的面食,更是张掖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游子的乡愁与对家的眷恋。



  面条讲究“薄、亮、精”,即面要薄、色要亮、吃起来要精。汤以鸡汤为佳,也可用牛、猪排骨汤,加入胡椒粉、姜粉等调料调好味后,再加入糖色和水淀粉,使汤达到一定的色度和浓度,最后加入炸豆腐片和葱花,味道香美,驱寒暖胃。



  一碗臊子面,不仅仅是一顿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连接着游子与家乡的血脉深情。张掖臊子面,以其独特的风味、精细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张掖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让每一个品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

05 临泽蒸饼子:质朴中的甜蜜滋味

  临泽蒸饼子是一道充满乡土气息的美食,蒸饼子的关键除和面洗面外,重要的是蒸制的工具,是一种用柳条编制的蒸荜,将醒好的面筋放在蒸荜上向四周绷,绷到薄如羽翼,倾入纱绢的满意程度后入锅蒸熟,将蒸饼扯下,逐张抹上熟油,加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浇头、作料,闻一闻浓香四溢,吃一吃风味别具,既可口,又诱人。



  在临泽,蒸饼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情感的纽带,承载着浓浓的乡情。农忙时节,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而此时,家中备好的蒸饼子便是最好的能量补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就着简单的咸菜或炒菜,大口吃着蒸饼子,欢声笑语回荡在田野间,疲惫也随之消散。



  逢年过节,蒸饼子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它寓意着团圆和富足。游子归来,只要吃到那熟悉的蒸饼子,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归属感,这份味道,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临泽人的记忆深处,成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割舍不下的家乡味道。

06 高台面筋:凉拌的清爽滋味

  高台面筋是张掖的特色小吃,以独特的口感和清爽的味道备受喜爱。面筋制作讲究,先将面粉反复揉搓、洗面,分离出淀粉和面筋,面筋经过蒸制后,变得蓬松有弹性。食用时,将面筋切成小块,搭配黄瓜丝、豆芽、胡萝卜丝等蔬菜,浇上特制的辣椒油、香醋、蒜汁等调料,搅拌均匀。高台面筋口感爽滑,酸辣可口,是夏日消暑的绝佳选择。



  高台面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高台人生活的印记,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在高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高台面筋的摊位,摊主热情地招呼着顾客,一碗碗面筋被端上桌,食客们吃得津津有味,欢声笑语回荡在街头巷尾。



  它是当地人夏日消暑的首选,在炎热的午后,来上一碗清凉爽口的高台面筋,瞬间驱散暑气,带来片刻的惬意。对于在外漂泊的高台游子来说,高台面筋是家乡的味道,是乡愁的寄托。无论走多远,记忆中那独特的酸辣口感,始终萦绕心头。每次回到家乡,吃上一碗高台面筋,就仿佛找回了那份熟悉的温暖与归属感,它是连接游子与家乡的情感纽带,见证着高台人的岁月变迁与生活点滴 。

07 酿皮子:爽滑中的清爽诱惑

  在张掖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酿皮子的身影。它是张掖人夏日里最爱的美食之一,给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酿皮子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将面粉加水和成面团,然后反复揉搓、洗面,分离出淀粉和面筋。




  淀粉经过沉淀、蒸制后,变成了薄而透明的酿皮子。面筋则切成小块,与酿皮子一同搭配。吃的时候,将酿皮子切成宽条,加入黄瓜丝、豆芽等配菜,再浇上特制的辣椒油、香醋、蒜汁等调料。搅拌均匀后,夹起一筷子酿皮子放入口中,爽滑劲道,酸辣可口,瞬间让人食欲大增,那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酿皮子在张掖,是传承,也是情怀。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逢年过节,家人围坐,桌上少不了这道美味。它是日常的慰藉,也是团聚的见证,每一口都是对张掖文化的深情眷恋。

08 烧壳子:火与面的奇妙邂逅

  烧壳子是张掖极具特色的传统面食,它的制作过程充满了仪式感。人们先将面揉成各种形状,常见的有圆形、椭圆形,也有做成动物造型的,十分可爱。



  刚出炉的烧壳子,表皮泛着诱人的金黄,轻轻一咬,“咔嚓”一声,酥脆的外皮率先奏响美味的前奏,紧接着,柔软而有嚼劲的内里带着麦香汹涌而来,每一口都是酥脆与软糯的完美交织,仿佛一场舌尖上的精彩派对,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烧壳子,不只是张掖的一道美食,更是一部鲜活的民俗文化史书。在这片土地上,它是节日庆典里不可或缺的主角,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每逢重大节日,一家人围坐,精心制作烧壳子,那过程充满欢声笑语。吃着它,就像在品味张掖的历史与传承,每一口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与温暖。



张掖的面食

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独特美食文化结晶

它们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

更是历史的沉淀、民俗的传承

每一碗面都诉说着张掖的故事

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

到家庭厨房的温暖

张掖面食以其独特的魅力

成为这座城市最具辨识度的味觉符号

持续吸引着四方食客

让张掖的美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