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3月12日,“湖北交投 畔山镜(二期)供水工程总承包项目”在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招投标,预算金额448.57万元。
一季度作为全年经济的“试金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以来,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探索“三微工作法”,深度融合各项业务,激活公共资源交易新动能,助力县域经济实现“开门红”。
微创新,畅通重大项目服务脉络
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微创新”思维全面融入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尤其聚焦重大项目服务。
在面对咸丰县后家河水库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国债项目与民生重点工程时,传统服务模式存在弊端。项目前期筹备阶段,沟通环节繁琐,信息传递迟滞,项目推进遭遇瓶颈。
为此,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深入分析项目特性和需求,组建项目服务交流群,汇聚项目业主、代理机构、设计单位等各方主体,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精心制作项目进度跟踪表,从筹备到开标各个环节细化分解,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人。
以往,同类型项目在前期筹备沟通环节需要一到两周,如今借助创新模式,短短3天就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微服务,筑牢城乡融合项目根基
在“微服务”层面,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精准对接项目需求。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工程项目,中心在实行延时服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
咸丰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EPC)便是这一机制的成功范例。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现该项目业主和代理机构对招投标流程及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匮乏,导致前期准备工作停滞,主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耐心细致讲解招投标流程、文件编制要点及注意事项。同时,深入研究项目特点,协助业主梳理项目需求,优化招标方案。
微改革,引领项目服务评价新风向
通过“标后告知书”、建立项目跟踪工作台账等方式,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进“微改革”,延伸触角、提升服务。
过去,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部分采购人对后续工作流程不清楚,造成合同签订和公告超出规定时限、履约验收不及时、项目档案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该中心编制“标后告知书”,将合同签订、履约验收、付款要求、档案管理等后续工作流程、时间节点以及相关法律条文书面告知采购人。同时,探索建立采购项目跟踪工作台账,除现有的采购项目情况、采购方式、预算金额、成交中标信息外,新增合同签订时间、履约问题反馈等内容形成全过程跟踪服务管理台账,做到服务再延伸。
通过“三微工作法”的实施,该中心今年完成交易项目12个,交易额4.6244亿元;同比增长约3000万元,增长率6%,创同期历史最高交易额。
咸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微创新”优化流程、“微服务”精准对接、“微改革”提升效能,用好“三微工作法”跑出服务项目发展“加速度”,为实现全年经济高开稳走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