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绵延400多公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在山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由晋北一路向南,途经长治、晋城、晋中、阳泉、忻州的壮阔山川和乡野山村,从2023年7月贯通运行以来,串连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今年1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上榜“2024年最美自驾精品路”。
(太行一号公路陵川段 图源晋城市委新闻中心)
晋城市陵川县锡崖沟村对“路”有着独特且深刻的记忆。“因地势险恶,沟人多自给自足,自生自灭。”正如旧县志记载,在历史上,壁立千仞的地势让锡崖沟人祖祖辈辈困于山中。
为了走出去,锡崖沟人从20世纪60年代起对山“宣战”,开始了漫漫30年的筑路史。从“狼道”“羊窑”到“驴道”,锡崖沟人凭着不服输的“杠劲”,用锤子、钢钎在悬崖峭壁上硬是开凿出一条长达7.5公里的“挂壁公路”。
(锡崖沟修路场景 图源陵川县融媒体中心)
这条路曾是村里人走出大山的唯一通道,如今则是“愚公之村”锡崖沟村发展旅游业的金字招牌。透过“挂壁公路”一侧一个个的“崖眼眼”,俯瞰“太行水镇”锡崖沟,群峰林立、峡谷纵横,是天然的清凉氧吧。依托资源禀赋,当地打造的挂壁公路体验之旅、民宿度假之旅、峡谷观光之旅成为游客避暑度假的热门选择。太行锡崖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集避暑度假、四季康养、户外运动、原址体验、主题研学、会议团建等功能于一体,建成锡崖沟精神展厅、乡村书屋、地质博物馆和非遗展馆等,创新推出了挂壁奇迹研学探索、悬崖酒店、山泉药浴等特色度假产品。
随着文旅康养产品的不断推出,通过企村、企户合作,锡崖沟和周边村民的收入结构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了“开门见山”到“就地生财”的转变。
(现在的锡崖沟 曾月 摄)
紧邻锡崖沟的王莽岭景区位于太行山南端主峰部位,因西汉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景区内自然风光雄奇险秀,有云海、日出、奇峰、松涛、红岩大峡谷、瀑布等景观,被誉为“太行至尊”“清凉胜境”“避暑天堂”。
(王莽岭景区)
“随着河北、河南等地高温持续,入晋避暑康养的游客大增,景区内民宿已是一房难求。”王莽岭景区品牌运营负责人说。
据了解,聚焦王莽岭“双创”攻坚,当地打造卧龙场商业街、两条索道、锡崖沟康养民宿群等20个项目,建成“山上观光、山下度假”复合型目的地,建成了文化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文化地标。
(锡崖沟康养民宿群 图源陵川县融媒体中心)
“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赵树理笔下的碧水长流,沁人心扉。在沁水县嘉峰镇,人民作家赵树理的故乡尉迟村抢抓“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和“东方古堡示范廊带”建设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发展成具有文学情怀、乡土民俗、时代记忆的美丽乡村。
近几年,当地持续突出树理文化和地域特色,深度开发山水风光、古建古居和人文历史,建成了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文旅类小镇——赵树理特色小镇。该项目以尉迟村为主阵地,着力打造“遇见沁河、笔耕砚田、时光树理、沁韵花海”四大文旅产业区。目前,树理书斋、树理故居、灵泉湖、树理文化产业园(花海区)等一期工程已建成运营,集高端民宿、书斋、小剧场、作家小院、亲子游乐等业态于一体,实现了“近者悦,远者来”。
据了解,以特色小镇为基,尉迟村积极构建以市场运营为导向的建设投资机制,招募专业化运营团队,吸引“树理创客”20多人,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00余个,实现间接就业500余人,日均吸引游客1000余人,大大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赵树理小镇 图源 沁水融媒)
太行山区因山而美、因路而兴。高平市釜山村依山傍水,近几年,在村企联合党总支的带领下,实行六村联建,打造釜山精品康养片区,以慢行旅游环线串联起周边回沟、贾村、高良、芦家峪、李家河五村资源,形成“一心一环一圆六区”的布局,建立“国企+村委+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先后打造了泫水湖休闲娱乐区、釜山书院、农业智慧科技园等特色康养景点。
(釜山村)
锡崖沟“挂壁公路”的坚韧记忆、赵树理特色小镇的文学气息、釜山康养片区的田园诗意……太行沿线,一步一景;因地制宜,村村不同。沿着红、黄、蓝相间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行驶,一幅路畅、景美、业兴、人和的“太行山居图”徐徐展开。(郭志清 王焕伟 中国文化报记者 朱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