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阿拉善盟航空嘉年华”首场旅游推介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 2018第二届环燕羽山国际越野挑战赛在延庆柳沟举办
  • 第十四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 “中国·敦化2018金达莱采风节”在金达莱花谷开幕
直播旅游网:七十年间鄂伦春多布库尔在祖国的怀抱中铸就新时代猎村梦
来源:直播旅游网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19-09-25 | 5221 次浏览 | 分享到:



  (直播旅游网 2019年9月24日 王秀丽报道) 多布库尔猎民村隶属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位于大杨树镇街西4公里处,距阿里河镇137公里。依托大杨树镇发展的多布库尔猎民村不仅发展养殖业、开发旅游增收等新型产业项目,为了保护鄂伦春文化传统与习俗,还完整地保留了鄂伦春猎民生产生活方式、原生态文化,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民族人文风情的多布库尔猎民村,是展示鄂伦春民族独特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中不可或缺的窗口。多布库尔意为“很宽的河面”,这里是鄂伦春民族领袖人物贵德布和“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葛畏列的故乡。拥有“自治区级生态村”、“五彩呼伦贝尔民俗旅游精品线路”、“自治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等美誉。这些变化跟荣誉都是村书记孟雅静亲眼见证的,出生在多布库尔流域的孟雅静1998年开始在村内当选妇联主任,2002年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在村里主持工作这么多年,村里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她都深深的记在心里,每一个变革发展她都能准确的说出时间,从村口见到我们开始,孟雅静就给我们介绍着多布库尔猎民村的由来和发展史,“多布库尔猎民村的建立要从1951年,游猎于多布库尔河流域的鄂伦春人在朝阳初步实现定居开始,当时定名为朝阳猎民队,后来在1984年更名为朝阳猎民村。2005年11月,朝阳猎民村整体搬迁至大杨树镇并更名为多布库尔猎民村。从2009年开始,当地政府把村里的通村公路建起来了,供热、供水、排污等工程也都一一落地,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现在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也都配备齐全了,中心广场、路灯、村内植树、绿地、花卉、集中供热,通路、通电、通电视、通自来水、通网络,真正让我们猎区村民们实现了社区化管理。”整村的变化是带动着村民生活改变的标志,村民杜霞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电脑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集体供暖让杜霞一家再也不用过冬天早起烧炉子,夏天受潮烧火炕的日子了。在跟杜霞聊天时,杜霞拿出以前的老照片,给我们看以前住的房屋,高高堆放的柴火堆,边看还边跟我们感叹,“那个时候家里冷,冬天早起手都拿不出来,特别遭罪。打猎的时候靠运气、种地的时候靠天气,咋都不如现在,现在好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搞特色民俗旅游,搞得挺火热的,村里的人也靠旅游增加了不少收入。”


  生活变化、产业致富,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都影响着猎民村的发展,2016年,这里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是呼伦贝尔市唯一一家获得此荣誉的乡村;2017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这里居住的鄂伦春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直接由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多布库尔猎民村也是全国560个旅游重点扶贫村之一。依托着鄂伦春民俗特色资源,这里先后建成农业生态园、特色养殖区和民俗特色旅游景区“三大特色产业基地”。现有立体农业生态园500亩,标准蔬菜大棚108栋,种植了蓝莓、树莓、李子、榛子、沙果以及葡萄、西瓜、黄瓜等50余种绿色蔬菜瓜果。特色养殖区占地2000平方米,饲养野猪48头,马匹67匹,野猪场围栏2000延长米。水面养殖区建人工湖3万平方米。以猎民村为依托,以鄂伦春民俗文化和养老养生温泉度假为主题,多布库尔猎民村内打造了一个以国家AAAA级景区为标准的民族民俗生态游场所——多布库尔猎人部落旅游景区,景区规划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190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一处“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赏色,冬可玩雪”的民俗文化旅游度假圣地。在鄂伦春自治旗全面实施禁猎以后,生活在多布库尔流域的鄂伦春人,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多种经济发展渠道和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独特风情魅力和地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亮了乡村,富了百姓。

  旅游景区的建成,大力拉动多布库尔猎民村的经济产业,在景区负责人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具有鄂伦春族特色的民宿、体验观光了多布库尔猎民村内的自然风光和鄂伦春民族的人文风情、品尝到赋有鄂伦春民族特色的美食,景区负责人李林涛说,“现在景区内餐桌上的食材大多数都是村里村民们自己采摘或者种养殖的农产品,还有很多的村民在我们景区内务工,解决了大部分的村民需要背井离乡出外务工的难题”。在富村、富民的基础上,景区更注重对鄂伦春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发展与展示。李林涛介绍说,“在禁猎以后狩猎文化逐渐趋于消失,但当年鄂伦春族人用于狩猎的工具我们还有所保留,现在我们将狩猎时吸引鹿的工具鹿哨,演变成乐器,编入到鄂伦春原生态的曲调之中,演奏出赋有鄂伦春文化特色的乐曲。还把珍藏的用于驱寒保暖的狍皮、鹿皮制作的冬季服装,做成了服装展示区,供游客欣赏和拍照。鄂伦春族人是长期生活在白桦林中的,他们会用桦树皮制作成桶、盆、碗、盒等,上面用压印、拼贴、烙烫和绘画等多种手法装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现在也已成为精美的旅游纪念品,纯手工的制作工艺,最原始的制作方式,显示出鄂伦春妇女的精湛手艺和艺术天赋”。多布库尔猎民村是以鄂伦春民族为主的聚居村,现有鄂伦春族155人,占全村人口78%,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手工艺品传承人较多,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节庆活动、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在传承跟挖掘中,多布库尔猎人部落的负责人李林涛为我们介绍说,“我们有着民族顾问团队、有着制作鄂伦春族服饰的老艺人、甚至因为需要发掘最具特色的鄂伦春民族风俗驱车几十公里,拜访鄂伦春族老人,接下来我们还想把所有研究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学子们邀请到咱们多布库尔,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亲自体验跟了解鄂伦春民族”。多布库尔猎民村在多年发展中始终坚持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习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广泛认同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价值。正因为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跟风俗习惯在这里被完全呈现跟保留,也使得多布库尔猎民村内的这个旅游景区不在是一个只具有休闲娱乐、养老养生功能的旅游圣地,更成为一个展示鄂伦春民族文化,研究鄂伦春族发展历史的研学、游学的窗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多布库尔猎民村的村民正在产业致富、旅游增收、种养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进,为建设秀美乡村、幸福百姓生活努力奋斗。(夏 琳)

                                                                     实习编辑:任青青  校稿: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