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旅游网 2021年4月29日 王韬报道) 春季是鼠类繁殖的高峰期,乌拉盖管理区抓住草木返青、鼠类活动频繁的特点,利用草原休牧期,在草原鼠害较多区域采取化学与生物防治相结合方式,积极开展鼠害防治工作。
这两天,由管理区林业和草原工作站组织成立的鼢鼠防治工作队,正在鼢鼠危害严重区域开展草原鼢鼠防治工作。鼢鼠又名地羊、瞎鼠,常年在地下洞穴活动,以植物根系为食,对草原生态有较大破坏性。灭鼠作业利用草原鼢鼠嗅觉灵敏、喜食块根和鳞茎植物根的习性,将葱和胡萝卜用药液浸泡,制成诱杀草原鼢鼠的饵料,投放到鼢鼠洞道内,针对性的诱杀鼢鼠。并在灭鼠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牌,提高农牧民的防范意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在另一片灭鼠作业区,两台机械正在投撒灭鼠饵料。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区域天然草原布氏田鼠鼠害较多,布氏田鼠又名草原田鼠,挖洞能力强,洞系复杂,每个洞系通常可达数10个,洞口之间有跑道相连,极易造成草原沙化。在布氏田鼠灭鼠区域,本着“集中连片、重点防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灭鼠药品,采用机械投饵为主、人工投饵为辅的方式开展灭鼠工作。
此外,根据春季调查监测情况,管理区积极做好鼠疫防控宣传工作,层层签订鼠疫防控责任状和灭鼠灭蚤药械安全使用责任书。并为各分场、嘎查(村)、社区发放鼠药、粘鼠板、干预包等灭鼠物资,助力鼠害防治工作,普及鼠疫防控知识和技能,倡导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提高公众应对鼠疫疫情防控能力。
截至4月26日,乌拉盖管理区共完成天然草原鼠害防治7.6万亩,其中防治布氏田鼠6万亩、草原鼢鼠1.6万亩。共出动大型机械24台次,投入劳力94人次,技术人员60人次,使用生物药品4.8吨,自制毒饵130Kg。目前,该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来源:天边草原乌拉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