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福建发布》向全球推介失传70年的长乐民间技艺
来源:常来长乐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2-07-29 | 1970 次浏览 | 分享到:

  说起米线,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没煮过面还能没吃过米线吗?有什么稀奇的?

  但是今天小编和大家介绍的米线并不是日常见到的能吃的一条条的米线,而是高楼米线,失传了7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楼米线”技艺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民国初最为盛行,每年正月用于祭祖。

  古槐高楼村里三百多户人家,每户都出一个作品,放在祠堂里展示。

  当时很多人从福清、闽侯等地赶来观赏,后来因战乱等原因渐渐式微,淡出人们的视野。



  1987年出生的陈国锐是高楼村里年轻一代,他儿时就喜欢美术,又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一次,从一个80岁老华侨口中,他了解到这段高楼米线的历史,当时,“米线”已消失70年。



  陈国锐对复原这个失传的手工艺非常有兴趣,当即着手开始。2015年,陈国锐开始接触研究高楼米线制作技艺,走访村中老者记录历史典故,翻阅族谱县志记载,潜行研究立志恢复“高楼米线”独有技艺,并陆续制作出《玲珑宝塔》《莲花》《水牛》《金鸡报晓》《茶壶一套》《碗》《三足香炉》《寿桃》《天坛-祈年殿》《天鹅》《莲花》《醉翁亭》《活蟹》《柿柿如意》等作品。



  村里的老人看到后欣喜不已,没想到还能看到儿时的“米线”。

  陈国锐全程记录高楼米线制作过程,用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做成“高楼米线”制作手册,无偿供爱好“高楼米线”的朋友学习交流,并走进校园传播。

  高楼米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22年1月入选福建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项目名录。



编辑:浩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