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处处壮美秀丽的草原风景、一个个独具魅力的文化胜地,一条条精彩的乡村旅游路线……无不彰显着伊金霍洛旗全域旅游的无限潜力和文旅发展的强劲势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伊金霍洛旗深化文旅融合、撬动重点项目、创新文创产品,让“诗和远方”牵手,实现规模和发展速度双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产业因旅游而兴,百姓因旅游而富。仅“十三五”期间,伊金霍洛旗累计接待游客达1833.34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203.29亿元。
眼下,正是旅游旺季,在苏布尔嘎镇,一个通过非遗手工坊、非遗美食户、非遗研学基地串联出的一个体验非遗、展示非遗、传承非遗的旅游目的地——非遗嘎查,受到全国各地众多游客的青睐。
“趁着暑假,带孩子到非遗嘎查游玩,体验了挤羊奶、做酸奶酒、做空壳饼、下蒙古鹿棋……还了解到很多非遗文化知识,真的很赞!”带孩子前来体验的游客郝勇满意地说。
在厚植非遗文化的同时,伊金霍洛旗还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力点,坚持保护和延续乡村文化脉络,以美宿、美食、美景为主体,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景观、村落古镇、民族风情等资源,以农副土特产品等关联产业为盈利点,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白墙黛瓦、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意葱茏,走进乌兰木伦镇哈沙图村,感受绿色田园采摘、品味有机生态美食、体验淳朴民风乡俗,静享“现代范儿”的田园慢时光。
“这个地方特别火,我们提前一周就预定好了,环境特别好,娱乐设施也很多,孩子们自己玩得很嗨,大人们在一起撸串聊天也很放松。”游客王磊说。
十年间,伊金霍洛旗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呈现规模扩大、转型加快、活力增强、品牌彰显的良好态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旗图书馆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建设数字文化馆,近150个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旗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乌兰牧骑被评为“全区一类优秀乌兰牧骑”,20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伊金霍洛旗推送的原生态民族音乐会入选国家文旅部“百年百部”重点扶持作品名单。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全旗累计公布各级各类非遗代表性项目6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8人,自治区级文化艺术之乡1个。文旅产业质效更加凸显,完成6条精品线路的策划,22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2020年伊金霍洛旗被纳入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开展“四季文化”群众文化活动、举办承办区域性大型活动好评如潮,惠及群众95万人次。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银基太阳城、双满福源、景宏天清等酒店启动运营,肯德基、必胜客、居然之家等知名连锁品牌入驻,举办“大美绿城伊金霍洛”等系列文旅活动。开行鄂尔多斯至莫斯科中欧班列。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党的十八大以来,伊金霍洛旗文旅产业鼓点激越,吹响从“旅游大旗”迈向“旅游强旗”的号角,高歌猛进,“旅游+赛事”“旅游+阅读”“旅游+营地”“旅游+科技”,更让镶嵌于伊金霍洛的青山绿水舞动了起来,让蕴藏于天骄圣地的优秀文化焕发出无限活力。截至目前,伊金霍洛旗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旗级以上农牧家乐54户,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各1个,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自治区级文化示范户5户。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文化旅游名县”“全国优秀民族特色旅游名县”“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户外运动基地”,入选“西部大开发20年县域高质量发展20个典型案例”,获评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和2021年度“中国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宜业宜居之城”等称号,“大美绿城伊金霍洛”品牌愈加响亮。
春日,在和煦微风里,手牵彩鸢追群鸥,嬉戏于公园广场间,共享春光烂漫;
盛夏,在艳阳高照下,仰卧红海子沙滩,尽享海风吹拂,脚踏金沙,看浪花卷涌;
初秋,在秋高气爽中,驱车行驶在音乐公路上,欣赏田野里麦浪丰收的大好光景;
凛冬,在银装素裹里,身着帅气的滑雪服,纵情“飞翔”,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这里是伊金霍洛,人人都梦想抵达的诗和远方。
编辑:浩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