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沂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之——传拓技艺
来源:沂南文旅之声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2-10-24 | 2673 次浏览 | 分享到:

  “传拓”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传承至今。《隋书·经籍志》载:“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指的就是通过拓本得以传承。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所撰文并书写的《温泉铭》,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拓本之一。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促使了“擦拓法”的出现,从用纸、用墨和传拓技术,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北宋时期创造了“扑拓”法。北宋官私刻帖蔚然成风,刻帖之风盛行,拓印的使用也就日益广泛,传拓技术也有了提高,扑拓法与擦拓法相比,更加容易操作和掌握,并一直沿用至今。

  元代出现了“蜡拓”法。书画大家赵孟頫,擅长书写刻立碑铭、墓志、法帖等。在寻访深山野碑时,首先采用,便于在野外作业,后来又将其引用在碑帖的传拓中,在碑帖拓印等墨迹干后,再擦上一层蜡,保护墨色,乌黑油亮、甚为美观。

  


  明代“乌金”、“蝉翼”与“镶拓”拓法得到广泛应用。三种技法用浓淡墨色表现图案意境,丰富了表现手法。明代还出现了“彩拓法”,运用各种色彩来传拓。明代传拓的汉魏六朝名碑与墓志,为我们保留下非常珍贵的资料。

  清代发明了“全形拓”。清代嘉道年间,始创于马起凤之手。全形拓在晚清民国时又迎来了鼎盛时期,此时以周希丁、马子云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借鉴西方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再次将全形拓技艺推至高峰。全形立体拓虽出现较晚,却成为金石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传拓技艺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拓技艺得到发扬广大,各种技法并存,北派艺术南派艺术交相辉映,传拓作品琳琅满目,传世之作不断涌现。传拓为我们保存了众多珍贵的文献资料、博大精深的汉字书法、美轮美奂的绘画、巧夺天工的镌刻艺术,满足了世人对器物的追求和对书画的爱好,拓片是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三位一体的高层次艺术门类,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俗、文学、艺术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意义的资料。拓片不仅仅透露出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情趣,也积淀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编辑: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