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长乐新春掀高潮,和平街里闹元宵!
来源:云游长乐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02-08 | 1262 次浏览 | 分享到: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正月十五,长乐区元宵节活动在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举办,现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观非遗文化民俗、吃美食、看闽剧,尽享元宵之乐。

  活动由福州市长乐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及福州市长乐区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主办。



热闹巡街共贺元宵



  和平街牌坊广场中央,几只“小狮子”围绕着“大狮子”跳舞、摇尾、跑动;两边,小小舞龙队摇曳着两条龙缓缓“游”过……身穿明黄练功服,腰扎红绸带,萌娃舞龙舞狮队闪亮登场,这支队伍由十洋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组成,孩子们用充满天真童趣的舞蹈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精彩的表演引得围观人群的连连喝彩。

  



  随后,萌娃舞狮舞龙队迅速改换阵型,成簇拥之态,手持竹鞭的“保长”出场,只见他打头开道,为长乐区非遗项目“厚福古闽祈福民俗文化”拉开序幕,各尊“神将”迈着特有的步伐,将自身或灵动活泼,或庄重威严的特点表现得活灵活现。

 


  游客随队伍走街串巷,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群中,游客王女士将热闹的场面拍成小视频发给久未归乡的老友,向她分享家乡的变化:“今天的活动太精彩啦!现在的和平街比之前热闹了很多,长乐真是越来越‘好玩’了。”

  



集市“购物”乐享非遗

  广场上,八仙过海展风采;街巷中,元宵集市正开张。放眼望去,传统小吃、特色手工、鲜花摆件、儿童手工等玉兔纳福元宵摊位一应俱全,摊位前人头攒动、生意火热。

  



  非遗技艺摊位前,高楼米线、吴航喜萝、黄石手工麦芽糖等非遗技艺“闪亮登场”。“做一个作品要花多长时间?”“米粒一个个粘起来,很考验工夫,完成一个作品通常要两三个月。”高楼米线展台前,传统技艺制成的晶莹杯具引来市民啧啧称奇,时不时有人好奇提问,摊主都一一回答。

  


  民以食为天,非遗美食摊位更是人气爆棚。“新鲜好吃的永定牛肉丸!欢迎大家前来品尝!”长乐永定文旅走亲摊位前热气腾腾,大锅中,爽滑劲道的牛肉丸、原汁原味的永定汤料让人食指大动,“我们是专门从龙岩永定过来的,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把最好吃的永定特色商品、最好玩的永定旅游线路带给长乐人民。”龙岩市永定土楼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定万应茶为疲惫的游客提供温暖,驱散了雨天冬季的湿寒。



  同时鸡汤汆海蚌、漳港水产鱼丸、玉田土豆丸等非遗美食也让人大饱口福。

  


  有口福,也有眼福。在和平街181号,“党的声音进万家”二十大精神宣传活动暨长乐区街头文化摄影作品展吸引不少市民游客驻足。一幅幅优秀作品呈现眼前,镜头记录下长乐区的地域文化、乡土风情,为广大市民群众献上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大餐。

  


文化创新纾解乡愁

  浓墨夜晚,华灯初上,精彩继续。只见司马第牌楼雕梁画栋,张灯结彩,在灰墙黛瓦的司马第广场,游人取一盏灯笼,沿着古韵悠长的青石板路,行至热闹的和平街。



  随着国潮复兴,越来越多人将目光聚焦在传统文化。罗裳惊鸿影,垣上丽人行。古香古韵的诗画古街里,锦绣华裳的汉服爱好者们,衣袂翩跹,步履生莲,提着花灯缓缓而来,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古风之旅。

 


  “红灯架起,长街行,带着伊……”和平街上清新婉约的吟唱吸引着在街巷闲逛的游人。在和平街闽剧文化体验馆外,“好戏”开场。长廊里点缀五彩花灯,身着古装的“公子”“小姐”诉说着家乡上元节的热闹。一曲终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恰逢淅淅沥沥的小雨,大家跟着演员移步换景,在馆内西湖断桥场景应时而出,闽剧《白蛇传》和着音乐徐徐展开。



  “这是对长乐本土音乐作品《汾阳照溪》的二度创作,配合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团队的优秀原创闽剧作品。”演唱者告诉记者,他们以创新的表演方式、沉浸式的观看体验,展现闽剧文化与流行音乐的奇妙融合,让长乐人感受独属于长乐老百姓的家乡情怀。

  


  “非常奇妙的感觉,我觉得很好听,而且我很有共鸣,就像这剧里唱的‘唯有乡音,落满情愁。’”将要离家去外地上大学的林芳感慨道。




编辑: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