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阿拉善右旗:“软”“硬”兼施推动广电公共服务便民惠民
来源:巴丹吉林旅游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02-09 | 1556 次浏览 | 分享到: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阿右旗坚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便民、惠民工作导向,夯实“硬基础”,做实“软服务”,促进全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提质增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城镇牧区的每一个角落,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夯实“硬基础”,真抓实干补短板。阿右旗地广人稀,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设施条件相对滞后、基础建设难度相对较大。旗文化旅游广电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实施惠民工程,加快补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短板。一是投资450万元的阿右旗应急广播系统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在阿右旗部署1套应急广播平台,在各苏木镇、嘎查、社区部署应急广播多模终端40个,形成旗、苏木镇嘎查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可管可控、综合覆盖的应急广播体系,全旗7个苏木镇40个嘎查98%的人口将从中受惠。二是投资180万元完成塔木素苏木境内荒草湖台站和乌仁图雅台站微波支线建设工程,建成2座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站并安装了地面数字发射机和调频发射机,结束了当地农牧民群众多年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自办节目的历史,该工程的实施使阿右旗境内微波链路总长度达到1056公里,使阿盟境内微波链路总长达到3410公里。三是历时18天,行程6000余公里,完成三个井、塔木素、塔拉哈尔等7个广播电视站的地面数字电视700兆赫频-率迁移工作。四是投资67万元完成塔拉哈尔广播电视站的市电工程,缓解了偏远台站供电不足的困境。五是投资24万元,实施全旗唯一有人值守站——三个井广播电视站发电机房建设和饮水安全工程。六是投资30余万元,历时22天,对巴丹吉林镇区内的标志性至高物阿右旗广播电视站110米铁塔进行了防锈喷漆和铁塔安全维护,并进行铁塔亮化。七是投资6.8万元,历时34天,行程1000余公里,完成15个广播电视站的铁塔维护和天馈线维护工作。八是帮助距旗府所在地240公里的乌仁图雅嘎查将原有35米单管塔上的移动通信设备拆卸安装至新建乌仁图雅基站50米高的铁塔上,并免费更换2组600ah电瓶和2组1500w风机,扩大了通讯覆盖范围。同时与嘎查两委相互配合将35米单管塔拆除并搬运安装至嘎查西北50公里处,帮助嘎查联系盟移动公司争取到1套移动通信发射设备和1套小微波以及240米馈线,联系盟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中心台争取到电瓶和太阳板等设备,旗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还免费提供1组1500w风机和2组300ah电瓶,彻底解决了偏远地区通讯难无通讯的问题。

  



  做实“软服务”,便民惠民暖人心。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阿右旗坚持把完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放在首位,着眼于提供“惠民服务天天有,便民服务时时在”的广播电视服务,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心贴心、零距离。一是购买300套北斗卫星接收设备,免费为农牧民群众更换100套、安装200套。二是认真做好检修和维修工作。先后出动车辆3台、人员18人次,行程4500余公里,对全旗16个基层站的设备、房屋、供配电、铁塔、传输发射链路和用户终端设备进行了6次全面的巡检和维护,自查问题3项,上级检查组检查反馈问题9项,已全部整改完成,保障了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正常运转。三是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维护、维修户户通425户,确保了农牧民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四是发挥“村村响”大喇叭作用。累计播放疫情防控、红歌、安全生产制度等6480余小时,2022年维护设备7次,更换大喇叭3个。五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对节目转播实行责任制,切实做好24小时值班值守,认真监测安全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和各频道节目转播情况,坚持全天候监听监看、高密度分析研判、全方位排查隐患、高效率应急处置,切实加强播出传输机房的设备、运行软件、传输线路的规范化管理,以有力行动和扎实成效筑牢织密安全播出屏障。六是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模拟播出过程中信号或设备异常、供配电系统故障等突发情况,开展安全播出应急演练、网络攻防实战演习,切实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高等级、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安全保障的各项工作。

  




编辑: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