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文旅经济全面复苏发展的关键之年。为激发文旅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提振旅游人气,恢复市场信心,阿右旗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完善文旅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以举办重大节会活动为牵引,切实提升“壮美巴丹”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重要的沙漠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提档升级。
强化项目建设,巩固基础设施“支撑点”。一是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抓好巴丹吉林镇赛车小镇集装箱街区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已复工2个。“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巴丹吉林镇额肯呼都格嘎查旅游示范村建设项目”2个项目列入旗级重点项目序列。“巴丹吉林沙漠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自治区文旅厅审核。巴丹吉林沙漠4C营地获得自治区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岁月秘语”文创产品开发项目获得40万元资金支持。二是做好项目储备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国家、区、盟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及规划,结合当地优势资源及文旅事业客观需求,以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导向,编写项目规划,争取项目资金。三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发布2023年旅游招商引资项目6个,累计招商金额6.66亿元,并先后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山东街景智能制造科技公司、丽日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西安万瑞地产等7家企业进行了前期沟通对接。其中,丽日建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等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以合作形式参与巴丹吉林沙漠帐篷营地的开发运营。
强化宣传营销,提升旅游景区“吸引力”。一是运用好文旅融合云工作室,提升官媒宣传效果。组织开展“旅游局长说旅游”“阿右旗云旅游直播”、网红教练讲解、乌兰牧骑线上展演、“老范讲岩画”等网络宣传活动,重点推荐巴丹吉林生态旅游、越野e族英雄会、巴丹吉林沙漠驾校及越野赛车场网红打卡项目以及年内举办的各项文旅活动。目前累计发布新媒体短视频31条,通过直播旅游网转发相关资讯42条。邀请越野e族达人草上飞现场直播交流,观众达1250人次。在抖音平台开展第17届越野e族“英雄会”直播预热活动,观看观众人次4700人次。年内计划播发自媒体作品100+部,开展直播50+场,点击量5000万+,粉丝量10万+。二是调动各类旅游经营类自媒体积极性,切实提升“粉丝”向“游客”的转化率。在做好线上宣传的同时,把宣传效果主动向全网的旅游经营自媒体推荐和关联,把包装好的旅游线路、产品辐射到各级各类经营主体,本着“全网撒网,遍地开花”的目的,切实增加游客接待量。
强化品牌推介,拓展区域合作“快车道”。成立了阿右旗旅游协会,并与全国268家旅行社(俱乐部)达成合作协议。积极与青海、甘肃张掖等地区开展深入交流,主动融入“蒙甘青”旅游产业集群,与内蒙文旅投、宝贝计划、越野e族等实体企业开展交流,在研学、项目开发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参加“三省五地区域合作座谈会”,并联合推出“金武张海阿文旅惠民卡”活动,促进“一日游”向“隔夜游”“多夜游”转变,“各地单打独斗”向“组团规模推进”转变。参加“共襄盛举·擘画未来”第二届西北文旅供应商敦煌洽谈会,签署了《阿右旗—敦煌文化旅游宣传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发挥“金武张海阿旅游联盟”“河西五市旅游联盟”的组团优势,串联区域内各类旅游资源,形成共有的旅游线路联合营销。计划于4月份开展1次行业内春季订货会,邀请150家旅行社和批发商采购阿右旗旅游产品。积极配合“金武张海阿旅游联盟”发行的“惠民文旅卡”落地阿右旗,抓住河西城市群游客的出游动机,迅速提振人气。
强化景区监管,筑牢旅游市场“安全堤”。制定《阿右旗2023年文化旅游市场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下设旅游和文化2个安全检查组,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一季度,采取现场检查、入户走访、暗访等方式,共出动监管人员512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场所128家次,下达整改意见27条,下达停业整顿通知书1份,已全部整改。下一步,引导形成科学的舆论导向,让主动规避风险成为游客共识。通过媒体宣传、游客告知等形式加强风险教育,让自驾爱好者科学认识沙漠旅游作为一种探险旅游产品,区别于一般旅游本身存在的高风险。设置风险提示,及时制止不理智的盲目自驾活动。应用电子科技,开发集线路导航、风险提示、餐饮、住宿、加油等旅游服务及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小程序,并固化旅游线路,主动约束自驾旅游活动。制定管理制度,从政策上规避经营风险。与越野e族英雄会主办方依法签订风险和安全责任协议,敦促主办方依法加强管理,购买保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化文旅融合,点燃产业发展“助推器”。在“五一”“十一”期间举办两届越野e族英雄会,并同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那达慕大会等节庆活动有机融合起来,做旺人气、做亮品牌。按照“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思路,谋划暑期研学夏令营、“夺宝奇兵”徒步、浪漫巴丹吉林婚纱旅拍、中汽联分站赛、品牌车友联谊会、冬季骆驼那达慕、沙漠节等活动。开通“博物馆三维数字展厅”,举办“农村大舞台”、广场文化活动、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消夏演出、街头文化展示、书画摄影展览、民间收藏展等活动。组织“乡村赶集”、非遗技艺和产品展示展销3场,非遗和精品文艺节目进景区活动实现常态化,每年开展专题活动10余次。以挖掘阿拉善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地毯、手工马头琴、沙画、蒙古族服饰、手工银器等文化旅游商品。纯手工羊毛地毯、挂毯被自治区评审为“内蒙古礼物”。乌兰牧骑围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系列主题活动,演出小分队赴呼德胡都格、巴音塔拉、阿拉腾图雅等12个嘎查开展了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计划全年开展“百团千场”基层惠民演出100场以上,创作文艺作品10部以上。积极培育本地网红,运用文旅云工作室,培育官媒账号,积累粉丝,助力文化旅游宣传推广。
(阿右旗文旅广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