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清澈见底、水中水草茂密、鱼儿畅游其中,鸟儿自由繁衍生息的景象在邛海湖畔随处可见。近年来,西昌市确立了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和长远目标,树立了“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的治理理念,实施立法保障、规划引领、生态搬迁、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
在邛海东岸一避风湾内,一片新栽的水草正在茁壮成长。工人们穿上防水衣,戴着草帽,正站在波浪起伏的湖水中栽种水草。他们手持一根绑上石头网的马来眼子草,将水草插进坑中,然后双脚交替回填淤泥,一棵水草就种好了。
西昌邛海生态渔业有限公司水生植物恢复项目经理朱智超告诉记者,从今年6月初,他们就开始准备水生植被种植和修复工作,选择了高笋、穗状狐尾藻、马来眼子草、苦草四个品种进行栽种,6月底将全部栽种完成。水生植被种植和修复工作完成后,官坝河入湖口区湖滨带水生植被修复范围将长达400多米岸线,面积达3300余平方米。
而在梦里水乡湿地宣教中心处,工人们也在湿地内水水域开展人工辅助种植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邛海里水生植物表现品种单一,挺水植物偏多,沉水植物偏少,为了加大邛海流域生态保护,按照《邛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35)》,邛海水生植被种植和修复工作也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为了科学保护邛海水生植物,努力发挥邛海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我们积极开展水生植物的研究和部分种植,种植完成后将加强相关养护、维护和保护工作。通过人工种植水生植被能够进一步促进水生植被的自然修复。”西昌市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环保科副科长郭忠介绍。
据悉,本次邛海水生植被种植和修复工程区域共约200亩,计划种植各类水生植物100余万株(苗),主要类别包括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以沉水植物为主,主要种类包括有穗花狐尾藻、苦草、马来眼子菜、荇菜等。如今,在邛海湖底,水下森林”正茁壮生长。湖中水草摇曳,从湖面往下看,水生植物清晰可见。鱼翔浅底、水清岸绿、花红柳绿的生态美景的愿景已然变成现实。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邛海生态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空中俯瞰,邛海湿地呈现一派水陆交融、林田青翠的宜人景象。葱茏的卷轴上,林田湖草城已然连缀成诗。西昌将在此继续落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增创绿色发展优势,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