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阿右旗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市场营商环境,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对标最高标准、最优水平,从营商环境最突出的短板弱项抓起,推动文旅行业宜居环境指标提升实现常态化长效化,打好打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以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带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1—7月份,阿右旗接待国内游客78.84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03亿元。
提质增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7月份,办结文化市场行政审批2项,政务平台上传数据69条。图书馆增订报刊杂志108种,建成了残疾人阅览室,启动了驻军部队流动图书服务室,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线“彩虹数字图书馆”和“蒙古语少儿动漫资源库”平台。举办了阿右旗图书馆分馆业务人员培训,提高了分馆图书业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开展了数字化阿右旗博物馆线上体验活动,使游客通过手机端便可直接游览博物馆三维数字资源,游览线上数字博物馆。邀请游客、居民群众参与“简牍传书”手书木简体验、“活字印刷”体验活动和文物三维数据采集成果体验活动。
优质多样,深入开展各类文旅惠民活动。一是成功举办第17届越野e族英雄会、“5·19中国旅游日”阿拉善盟主题活动暨“心之所往·向善而行”自驾环游主题活动,向与会游客发放文旅游惠民卡200张,价值4万元。“五一”期间旅游客流量9.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22万元。二是开展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推出了生存训练行,点亮未来星——2023暑期巴丹吉林夏令营、研学之旅,拓宽视野——“邂逅巴丹吉林”、巴丹吉林沙漠轻奢一日游等旅游产品。在博物馆开展了“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阿拉善右旗文物成果展”,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800余份。三是推出系列文旅惠民政策。从“五一”黄金周开始,启动了巴丹吉林沙漠、海森楚鲁等重点景区门票减免政策,暑期面向所有在校学生减免辖区内景区头道门票。针对阿拉善本地居民,所有景区实行免票政策,降低进入门槛;全面落实军警、残疾人优待政策。
利民惠民,组织实施重点文旅广电项目。一是启动了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220万元建成帐篷酒店20座1100平方米,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完成了英雄会集装箱街区、超级赛道建设工程,为打造以“旅游+汽车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多元化赛车小镇,从而实现“旅游一业突破,引领多业融合”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和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奠定基础;三是投资450万元完成了旗级应急广播建设工程,贯通旗、苏木镇、嘎查的三级应急体系更加完善;四是完成了曼德拉山岩画群三维数据管理及可视化系统建设项目(二期)外野数字化采集工作,完成项目总体进度的60%。
精彩缤纷,持续深化文化交流合作。1-7月份,开展“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团千场下基层”等系列惠民演出活动共计72场,受众 3.9 万余人。完成了《风之子》《一盏红油灯·我爱你中国》等 7部原创作品的创排工作。进一步加强“网上乌兰牧骑”建设,拍摄发布“一景一区”系列 MV 和其他原创作品 29部,直播21场,播放量18万+。乌兰牧骑赴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交流2次,引进甘肃武威市中国传统文化端午专场演出1场。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开展跨区域文化旅游交流活动2次,签订区域合作交流意向书2份。通过“直播旅游网”等平台,进一步加强网络宣传攻势,1—7月份,阿拉善右旗文化旅游在全网的点击量突破2亿+。
严防死守,狠抓文旅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落实安全生产“三管”要求,履行好文化旅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行业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9条“硬措施”》,先后开展了春季文化旅游安全生产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业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及旗区交叉互检等专项行动,持续强化阿右旗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区专项督导组反馈2条问题,盟第二督导组反馈9条问题,旗区交叉互检反馈6条问题和本旗区自查43条问题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100%。1—7月份,共出动行业监管人员1004人次,检查网吧、KTV、星级酒店等各类场所251家次,开展突击夜查6家次,排查整治问题隐患43条,下达整改意见文书5份,下达停业整顿通知书1份,已全部整改。(文字:王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