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暨2023年优质水稻测产观摩会”举办
来源:直播旅游网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09-25 | 1454 次浏览 | 分享到:

  9月24-25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暨2023年优质水稻测产观摩会”在内蒙古兴安盟拉开帷幕。

  2018年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以来,在过去的五年里,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打造北方寒地水稻、耐盐碱水稻的种源生产基地和关键技术输出基地,并围绕北方寒地水稻及耐盐碱水稻育种、栽培、品牌引领、产业带动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兴安产,安心选”注入“芯”动力,让兴安盟‘好味稻’香飘万里,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工作,促进兴安盟水稻产业现代化建设,为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落实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常规粳稻育种方面,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各基地进行品比筛选、肥效和栽培试验等各项科研实验的水稻新品系从2019年的3000余份增加到2022年的30000余份。从2019年测产至2022年测产,常规水稻从538.48公斤提高到717.56公斤!截至2022年底,全盟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38万亩,产量稳定在70余万吨,比2018年分别高出21万亩和5万吨,产量占自治区总产量的70%以上,比2018年高出17个百分点。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白音塔拉嘎查后塔拉艾里建立了盐碱地高效利用基地,2019年基地面积960亩,2021年扩大到1847亩,同时示范带动周边合作社种植2000亩。2022年基地扩大到3000余亩,并示范带动周边合作社种植近万余亩。2019年引进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500余份,筛选出耐盐碱、产量高的水稻材料20余份,经过第三方测产,耐盐碱水稻产量为508.8kg;2020年耐盐碱水稻材料735份,筛选出耐盐碱、产量高的水稻材料15份,经过第三方测产,耐盐碱水稻亩产量达533.95kg;2021年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900份,耐盐碱水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537.5kg;2022年耐盐碱水稻育种材料800余份,高世代耐盐碱水稻材料达到30份,亩产达540.3公斤,实现高产稳产。



  带着袁老的“嘱托”, 截至目前,兴安盟袁隆平工作站共培育出水稻新品系13个,耐盐碱水稻已经连续两年测产亩产超过500公斤。如今“袁梦计划”已来到第五期,兴安盟将继续做好北方寒地水稻、耐盐碱水稻及旱作水稻品种选育,做好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集成推广和示范应用,加快打造北方寒地、耐盐碱地及旱作水稻种源生产基地和关键技术输出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全盟范围内示范推广优质水稻30万至50万亩,旱作水稻20万亩,耐盐碱水稻20万亩,建设种源基地10万亩,让科研成果更多惠及兴安盟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五年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优势,为促进兴安盟水稻产业的现代化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该工作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次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五周年暨2023年优质水稻测产观摩会上,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共同见证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丰硕成果。他们分别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闫平,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刘传雪,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区域试验主持人黄金龙,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延勃,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屠乃美以及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研究员孙玉友。



  在耐盐碱水稻方面9月24日,经过专家组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的现场测产,示范田植株健壮,综合表现较好,无明显病虫危害,无倒伏,长势基本均衡一致。根据《农业农村部水稻田间测产办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三点进行实收测产,经收割脱粒、装袋、称重、测量含水量、去杂、去皮,折合14.5%标准含水量,分别计算各田块的产量。一号田实收面积656.4平方米,总重量565.5公斤,稻谷含水量19.1%,折合亩产量532.6公斤;二号田面积584.3平方米,总重量539.6公斤,稻谷含水量18.9%,折合亩产量572.3公斤;三号田面积730.1平方米,总重量648.9公斤,稻谷含水量18.8%,折合亩产量551.5公斤。平均产量552.1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


  在寒地粳稻方面,9月25日,经过专家组在兴安盟葛根庙镇的现场测产,示范田植株整齐一致,综合表现较好,无病虫害、无倒伏,长势良好。根据《农业农村部水稻田间测产办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三点进行实收测产,经收割脱粒、装袋、称重、测量含水量、去杂、去皮,折合14.5%标准含水量,分别计算各田块的产量。第一点实收面积630.0平方米,总重量617.8公斤,稻谷含水量22.0%,折合亩产量584.1公斤;第二点实收面积652.2平方米,总重量670.7公斤,稻谷含水量27.4%,折合亩产量570.8公斤;第三点实收面积519.0平方米,总重量577.8公斤,稻谷含水量26.0%,折合亩产量629.0公斤。平均产量594.6公斤/亩。

  本次测产的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自主选育的优质香型水稻新品系,不仅在产量上实现了较高水平,而且具有独特的香型和优良的口感,满足了广大群众既要吃饱又要吃好的需求。该新品系具有多项优势,包括适应性强、抗病性好、耐旱耐寒、抗倒伏等,既适合传统种植方式,也适合绿色有机种植方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收益,促进水稻产业的升级和提质增效。

  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长王世刚表示:“作为区域重要的水稻产业基地,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将继续秉承“创新、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深入挖掘科研潜力,推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优质高产北方寒地水稻、耐盐碱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深知,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全体同仁将会竭尽所能,勇攀科技高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