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沂南县着力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来源:沂南文旅之声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09-28 | 181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年9月27日16时,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临沂市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沂南县专场,通报了沂南县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杨文娜 沂南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董守胜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新杰 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瑞艳 蒙山彩蒙景区管委会市场开发科科长




  杨文娜(沂南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沂南古称阳都,是一代贤相诸葛亮出生成长地,是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原型明德英的家乡,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近年来,沂南县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接蓝、古今辉映”,聚力整合,创新融合,探索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沂南模式”,塑造出“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城、休闲胜地”特色文旅品牌。围绕文旅融合,充分发挥“红绿古泉”资源优势,市场化运作,整合资金、土地、部门政策向文化旅游倾斜,激活发展动能。探索出了红色文化带动“常山庄模式”、创意兴田园“朱家林模式”、村企共建“新立村模式”、两区同建“竹泉模式”“两山”理论“马泉模式”等5大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沂南模式”。建立指挥部、专班推进机制,加快推进卧龙源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沂南县孙祖红色文化开发建设项目、松山温泉康养等山东省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旅游民宿赋能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作用,加快推进民宿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民宿项目招商推介,全力打造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服务优质的旅游民宿集聚区,现有星级民宿10家,进一步提升了“沂蒙乡愁”民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沉浸式史诗剧《沂蒙四季·红嫂》和《跟着共产党走》等10个沉浸式小院演出。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智库论坛在沂南召开。沂南县《诸葛故里红嫂家乡,打造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高地》入选“文旅惠农”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全县建成A级旅游景区14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6家,建成东高庄村等文化特色村18个、香山村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竹泉村等景区化村庄16个,代庄村等红色堡垒村19个,铜井镇、岸堤镇等省级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2个。铜井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朱家林入选首批十大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竹泉村、常山庄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先后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答记者问

  01、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新发展阶段,沂南县在全域旅游,即“文旅+”战略方面的亮点工作都有哪些?

  董守胜(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近年来,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充分发挥“红绿古泉”资源优势,以文铸魂、以旅赋能,推动文旅乃至全域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旅+”业态。

  一是“文旅+康养”。目前,全民健康意识提升,与时俱进,沂南文旅研发推出精品康养游线路产品,引领高端客群开拓新市场;统筹智圣汤泉、松山温泉康养小镇、天河养生谷等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候鸟式养老;创新“景区+体育+休闲”模式,依托朱家林田园及化氏高湖垂钓康养度假区、央伦骑士马术营地等,举办微型马拉松、垂钓大赛和马术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康养业态。

  二是“文旅+研学”。抓住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契机,成立全市首家县委红色旅游发展中心,统筹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引进泰山领军人才,把沉浸式演出作为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创作出大型沉浸式史诗剧《沂蒙四季·红嫂》,打造了10个沉浸式小院,其中《妇救会》《跟着共产党走》在全省小戏小剧评选和“大擂台”活动中分别获一等奖、金奖。发展红色研学,培育特色研学产品20余种,建成沂蒙红色教育研学综合实践营地等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红色研学团队4000余批次、学员20余万人次。

  三是“文旅+民宿”。依托竹泉村、朱家林等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宅基地流转、出租、入股等方式集聚资源要素,推动柿子红理想村、桃溪山居、竹弓街等民宿项目建设,打造沂蒙泉乡、朱家林等六大民宿集聚区,培育“沂蒙乡愁”民宿品牌。

  四是“文旅+农业”。发挥沂南黄瓜、孙祖小米、双堠西瓜、砖埠草莓等7种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品牌优势,发展休闲家庭农场,积极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吸引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进行农事体验,采摘特色农产品,促进增收、带动就业。

  五是“文旅+教育”。深挖汉代文化资源和诸葛亮文化,建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和诸葛亮文化旅游区,加强诸葛亮文化研究力度,加快打造诸葛亮政德教育精品课程,谋划诸葛亮文化特色政德教育,放大诸葛亮文化优势,打造智圣故里旅游品牌。

  02、沂蒙晚报记者提问:为落实山东省委‘山东消费提振年’决策部署,在推动经济加速恢复、提振扩大文旅消费方面,沂南县有什么新思路、新规划,新目标?

  周新杰(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为提振文旅消费,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高点布局、提前谋划,一是出台优惠政策,让惠于民。今年年初制定活动方案,启动了第七届沂南县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上半年累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40万元,带动文旅企业主动推出门票优惠减免政策。北寨汉画像石墓博物馆、朱家林旅游区等国有景区贯彻落实国家免门票政策,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红嫂家乡旅游区等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优惠“早鸟票”,竹泉村·红石寨景区举办“嗨玩节”“清凉节”期间针对临沂老乡免夜间游玩首道门票。县内各大景区推出各类免票、打折优惠措施,用品质过硬、种类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来沂南,延长旅行的时间,增加二次消费的机会。二是创新监管形式,纾困解忧。借助市文化市场智慧执法平台和“临沂文旅智慧服务平台”小程序,逐步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2023年以来,暂退和缓交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共计56万元,助力文旅企业纾困减负。三是抢滩市场风口,活动纷呈。围绕“畅游沂南·乐享生活”主题,打造畅游多彩沂南、悦赏多彩沂南、匠造多彩沂南、舞动多彩沂南、书画多彩沂南等五大板块主题活动。上半年沂南县举办了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竹泉村民俗庙会、嗨玩节、清凉节,沂蒙马泉休闲园采摘节,智圣汤泉海浪节,朱家林旅游区田园露营季、田园马拉松、高湖钓鱼擂台争霸赛等文旅惠民活动24场,重点景区形成庙会、海浪节、露营节、采摘节等常态化活动。四是开拓夜游工程,丰富场景。坚持把“夜经济”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软实力”,以烟火气激发消费活力。聚合文化展演、旅游休闲、商业卖场等功能,先后打造诸葛亮文化广场、蘑菇街夜市、竹泉村吃货节、汤邑小镇啤酒节等夜经济场景;在景区、公园、绿地、广场设置文化大集、丰富夜间灯光活动;结合共同唱响经典红歌、亲子互动演绎等群众沉浸式参与形式,不断优化文旅场所夜间餐饮、演绎等服务;扶持村“BA”、星空露营、非遗夜市、阳都大集、音乐节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新“夜”态,点燃了乡村田园烟火气,让沂南村庄越“夜”越精彩,全面提升了沂南“夜经济”消费档次形象,让“夜经济”成为沂南新的鲜亮名片。

  03、大众网记者提问:面对下半年的旅游市场,尤其是中秋节+国庆节黄金周假期,请问沂南县各大景区推出了哪些主题活动呢?

  刘瑞艳(蒙山彩蒙景区管委会市场开发科科长):

  今年上半年沂南县突出政策引领、积极拉动文旅消费,突出全民共享,为今年旅游市场快速复苏奠定了基础。下半年的旅游市场,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国庆节”双节旅游黄金周,沂南县各大景区正在策划推出系列主题活动:一是中秋节、国庆节期间,竹泉村·红石寨景区推出“晒秋”为主题的丰收游活动;二是朱家林旅游区推出“糖果音乐节”活动,活动期间常态化举行糖果小镇主题迎宾秀、糖果小镇卡通巡游秀、田园民谣演绎、烧烤派对驻场等活动;三是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推出“冷餐音乐节”“献歌新中国74周年”免门票等活动;四是红嫂家乡旅游区推出《临沂往事》系列行进式互动演出,演出主要以一个大沉浸行进式演出、一个室内沉浸式演出、四个场景式演出为核心,贯穿整个古县城主街区,所有演出剧目均为沉浸式互动演绎。在此也诚挚邀请大家在这个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走进沂南,开启一场赏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