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掖:璀璨“夜经济”点亮城市新生活
  • 云千重,山千重——置身祁连千重浪漫中
  • 中国色彩——遇见·多彩阿拉善
  • 在库车 一年四季都能游玩的线路推荐!
研学旅行 | 打造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嘉峪关模式”
来源:嘉峪关文化和旅游 | 作者:pmo07de44 | 发布时间 :2023-10-18 | 1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直以来,嘉峪关的文化和旅游,底蕴深厚、资源富集、潜力无限,是全市人民引以为豪、社会各界普遍看好的金字招牌。做好文化和旅游工作,是展现嘉峪关市稳而有力的文旅融合脉搏的关键依托。

 


  在刚刚过去的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中,嘉峪关市举办了文旅宣传推介会、三省九市研学旅行区域合作联盟启动仪式、百企互动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等主体活动和考察全市景区景点,多种多样的文化体验项目,让宾客在活动中感受厚重的长城文化,领略嘉峪关文旅之美。

  


  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正是我市文旅融合持续“出圈”的一个缩影。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淑敏说:“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能在嘉峪关举办,我们觉得这对嘉峪关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作为我们文旅部门来说,我们觉得这对文旅的融合发展,对文旅产业的带动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会充分利用这样的平台,这样的途径,来进一步挖掘我们地方的特色文旅价值、文旅品牌,地方特色的城市人文风情、人文历史,把嘉峪关长城精神、嘉峪关铁山精神,包括我们的钢铁长城这样一个城市品质,更好的推广出去。我们也希望借助这样的平台,与我们丝路沿线城市更好地进行合作。在我们文旅融合发展上,我们与更多意愿相同、与更多品牌共促这样的城市,进行更好的合作,共同打造我们长城研学品牌,共同开启我们丝路研学的新征程。我们相信研学的未来非常美好。”



  研学旅行的缘起。

  中国自古就有游学之风,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历史与思想可追溯至先秦诸子百家的游学活动。“游学”一词较早见于《史记·春申君列传》的“游学博闻”,后见于《论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辞源》上的游学即 “周游讲学;外出求学”。

  所谓游学即行为主体通过旅行、旅游的方式,以提高道德修养、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实现政治抱负等为主要目的的异地求知、修身、交友、救国等性质的积极活动,是传统学习和教育的一种方式。“游”与“学”二者存在着辩证关系,游是途径,学是目的,游学既不是单纯地旅行,也不是简单地学,是求知、修身、入仕、交友、救国等的重要途径,是在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

  借助此次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嘉峪关文旅企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推广研学旅行产品。

  在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交流活动中,嘉峪关市启动了三省九市研学旅行区域合作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开启阿拉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九市研学旅行区域合作发展新局面,推动三省九市研学旅行交流合作向着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



  嘉峪关君和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勤学说:“共建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的交流活动在嘉峪关举办,对我们文旅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大文旅资源的对外宣传,做好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为客户提供他们想要的优质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



  紫轩葡萄酒庄园文创负责人王全基说:“通过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交流活动,我深受鼓舞,信心百倍。接下来,紫轩葡萄酒庄园加强引客入园,丰富特色文创产品开发,满足游客需求,为嘉峪关文旅产业发展贡献紫轩力量。”

  作为嘉峪关的一张闪亮名片,研学旅行不仅在带动产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嘉峪关市抢抓文化旅游产业新风口,深挖旅游资源,丰富研学元素,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沉浸式研学旅游体系。目前,嘉峪关已建成嘉峪关文物景区、方特欢乐世界景区、嘉峪关丝路神画景区、酒钢三中、嘉峪关·关城里景区、紫轩葡萄酒庄园景区6家研学基地,开发了“西望雄关”“边城要塞”“我在嘉峪关修长城”“钢铁是这样练成的”“但使龙城飞将在”“长城文化小使者”等为代表的研学课程,其中,嘉峪关文物景区“西望雄关”、嘉峪关城市博物馆“边城要塞”等项目深受青少年喜爱。据统计,今年1-9月,嘉峪关市累计接待研学旅客超过5万人次,嘉峪关研学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