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是每名乌兰牧骑队员深深铭记的一天。这天,总书记给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要扎根生活沃土,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六年来,额济纳旗乌兰牧骑队员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学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学、创、演”上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措施,推出一批又一批提振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六年来,额济纳旗乌兰牧骑始终把情系边疆、服务边疆、团结促进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守边固防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他们下边防、进哨所,传递党的声音,丰富边境地区军民文化生活,以文艺的力量谱写强军爱国,双拥共建动人乐章。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边境线长达507公里,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前沿,地理位置特殊。旗境内有东风航天城和航天靶场等两大基地和5个连队、7个哨所。多年来,额济纳人民与驻军部队官兵共同守卫边疆、建设边疆,共护边疆稳定安全,共促边疆繁荣发展。额济纳旗乌兰牧骑这支“红色文艺轻骑兵”队伍,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传递党的声音,弘扬传统文化,为驻守在边疆的官兵送去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丰富军民文化生活,培育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切实把党的关怀与问候送到了官兵们的心坎儿上。
额济纳旗乌兰牧骑每年深入驻军部队、边防哨所开展慰问演出30余场次,把戈壁、草地、篮球场当舞台,把蓝天、胡杨林当幕布,用艺术形式讴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用文艺精品展现军民融合成果的文化名片。额济纳旗乌兰牧骑积极与驻军部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选派文艺骨干长期驻扎于东风航天城,为部队官兵及其随军家属进行高质量的马头琴辅导课及编排,截至目前,已有官兵学员130余人,累计培训天数达300天以上。通过有声有色的辅导服务和丰富多彩的各项文化演出,额济纳旗乌兰牧骑为活跃官兵生活,加强军地交流,推动双拥共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体现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民关系,鼓舞驻地官兵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向,共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共同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额济纳旗乌兰牧骑以额济纳人民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谱写“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历史佳话为主线,紧扣“军民互助”和“民族团结”两大主题,创作推出《迁徙》《航天城我的故乡》《北疆有我》《阿拉腾陶来》《胡杨哨兵》《神舟升起的地方》等优秀文艺节目,成为见证边防变迁、展现军民融合成果的文化名片。每年深入牧区、社区、厂矿企业、城镇、景区及两大基地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草原文艺天天演·文化惠民演出工程”、“送欢乐,送文明”基层服务活动等主题演出100场以上,联合各部门开展“乌兰牧骑+宣讲”、“乌兰牧骑+帮扶”、“乌兰牧骑+宣传”等活动。推进“网上乌兰牧骑”建设,积极拓展网络创演服务方式,开展线上文艺展演,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发布视频105余部,点击量高达35万余次。
自“学·创·演”活动开展以来,额济纳旗乌兰牧骑始终将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组织全体队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分明层次、全员覆盖的教育培训,引导乌兰牧骑队员深入领会其实质内涵,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队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额济纳旗乌兰牧骑以培养 “专才”与 “通才” 为目标,进一步提升了乌兰牧骑“学创演”水平和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的能力。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直属乌兰牧骑、内蒙古艺术剧院以及全区“一专多能”金奖获得者到我队开展为期1个月的舞蹈、声乐、器乐方面的业务培训。选派7名队员赴锡林浩特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呼和浩特等地参加全区马头琴、音乐制作、作曲编曲、灯光、音响、小戏小品等专业培训。全年培训率达95%,考核及格率95%。
新时代,新征程,额济纳旗乌兰牧骑这支大漠戈壁的“文艺轻骑兵”也被赋予了新的神圣使命。认真履职,勇担责任,与驻军部队共护边疆稳定安全,共促边疆繁荣发展,额济纳旗乌兰牧骑这面旗帜将永远飘扬在祖国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