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乐区西关天王寺
有一处古老的摩崖石刻
——“寒岩”
它是长乐唐朝石刻之冠
高3.5米、宽1.6米
字径150*120厘米
由福建观察使杨发
题于唐大中七年(853年)
字体磅礴,势如扛鼎!
长乐
有着1400年的建县史
不可胜数的古迹胜景
成为长乐人文精神的
重要组成部分
▲长乐文保爱好者又发现一处刻石
长乐优越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不仅于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还有许多镌刻在山间的摩崖石刻流传至今,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摩崖石刻,消除时空的阻隔,打开古人的“朋友圈”,会刷到哪些精彩内容呢?
据了解,长乐现存摩崖题刻30余处(超160段),多为北宋以来文人墨客镌刻的游记、诗文、题字等,或咏叹山水,或歌功颂德。其书法也风格迥异,篆、隶、楷、行、草各体异彩纷呈,既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又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有宋、明、清历代名人蔡襄、苏才翁、李纲、林采、陈省、陈萼芬等人手书真迹。
六平山的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众多、横跨年代久远而在众多石刻中脱颖而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南宋宰相陈合的“第一小有洞天”、南宋理学家朱熹的“石萝烟月”、明吏部右侍郎郑世威的“洞天山斗”等。
历史文化
是城市的精神力量和灵魂所在
精神力量的培养
将为蒸蒸日上的城市建设
注入不竭动力
长乐是如何加强摩崖石刻的保护
一起来看!
保护利用 铭记历史沧桑
近年来,长乐大力加强对摩崖石刻的保护展示,不断完善摩崖石刻基础性工作,划定了摩崖石刻文物本体、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线,建立数据库并定线落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管控。
同时,长乐加强对摩崖石刻周边环境整治,多次清洗保养维护摩崖石刻周边环境,清除摩崖石刻面层苔藓、地衣、结壳等,清洗六平山摩崖石刻群50多处石刻原有油漆描红,重新填色描红,对后董“震龙”摩崖石刻进行块石干砌挡墙加固。
继往开来 守护岁月留痕
据介绍,长乐将以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摸清全区摩崖石刻文物地理信息、保存现状等,完善数据库建设,对近年来新发现的摩崖石刻进行走访认证,积极进行文物申报,开展保护工作。
同时,着力讲好故事,组织省、市文物保护专家对摩崖石刻价值进行走访认证,积极强化对石刻文字的考释,发掘摩崖石刻文化内涵,从石刻出发,再现长乐历史,讲好长乐故事。
长乐还将积极打造石刻主题精品旅游线路,为喜欢历史、书法和古迹的游客提供的专属定制线路,通过设置文物说明牌等方式完善旅游相关设施,活化利用摩崖石刻,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促进文旅融合深度发展。
未来,长乐将继续加强对摩崖石刻的关注和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从多方面切入,加强对辖区内石刻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